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7636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步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 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过程和方法: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学习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导学方法:课 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知识积累】 1、参看导学资

2、料整合 p4,初读课文部分p5。【基础知识探究】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熬 歧 霎 粼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散 背 行 重 3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2)忍受,艰苦支持。()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二、课堂导学:1.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3、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2.出示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2)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读”课文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

4、思想美和语言美。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师:家庭犹如一口池

5、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6、(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

7、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明确:“世界”在

8、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1)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

9、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放任思维的潮流。“且放杜鹃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师: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如“扛着一支铅笔”。你能否也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写几句话,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展示反馈(以上内容明确部分)4、学习小结:1、师:通过这节课的

10、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2、师总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这处空白点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以大家齐唱常回家看看来结课,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五、达标检测:导学方案p5互动研讨部分六、作业布置。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七、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母亲走大路承上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儿子走小路启下八、课后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