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07082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文科)一、选择题(每个题2分,35个题共70分。)12345678910CDDACBCCDB11121314151617181920DBABAABBDB21222324252627282930BDACDAADAC3132333435BACAD1【答案】C【解析】礼乐制是利用外在礼仪进行等级分化的制度,与题目中“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相符,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体现了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护分封制的制度,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禅让制是商周之前原始社会时期的制度,

2、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2【答案】D【解析】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绝佳的一条出路,考取功名后,就能得到财富,可见宋真宗是在鼓励士人参加科举考试求得功名利禄,而科举制度就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故选D项;军功爵制的选官标准是军功,排除A项;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品德,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和族望,排除C项。3【答案】D【解析】从材料“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以及内阁是明朝建立的,可知该机构是清朝设立的辅助皇帝的军机处,故选D项;政事堂是隋唐时期宰相处理政事的地点,与“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不符,排除A项;枢密院是

3、负责军务的机构,与材料“临时秘书机构”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临时秘书机构褫夺了内阁的权力,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就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故选A项;废相反映的是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不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废除宰相制度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C项;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期建立的,排除D项。5【答案】C【解析】由材料“今我朝罢丞相”可知为明太祖朱元璋,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朝而非唐朝,故B项错误;由材料“今我朝罢丞相”可知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废丞相,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最繁盛的经济原因是工商业的发达,

4、故选B项;A项属于外部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表述属于政治因素,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排除D项。7【答案】C【解析】题干对雅典持高度评价,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因民主政治而闻名,故选C项;题干中未涉及经济发达,且雅典民主政治发达因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公元前5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其结果是雅典战败,排除B项;雅典是古代希腊的一个城邦,不是一个国家,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雅典公民而不是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故A项错误;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故B项错误;公

5、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期雅典公民内部等级差异也没有消除,故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民法尤胜于刑法”,没有涉及罗马法的内容丰富详实,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罗马法中民法的重要性,没有涉及量刑有理有据,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重视民法,没有体现罗马法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材料“它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和基础”、“民法尤胜于刑法”,可知罗马法侧重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正确。10【答案】B【解析】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滥用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选项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标

6、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但与材料所示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但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肢体,又未和解的,则本人应遭受同样伤害,这保留了原始“同态复仇”的做法,故B项正确。11【答案】D【解析】题干中“工业革命改变了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说明是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壮大,迫使议会选举规则进行了调整,故选D项;光荣革命是1688年,在工业革命前,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是1689年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8世纪中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1839年英国议会对此不满

7、,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国王的婚恋问题会上升到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故而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进行干预,故选B项;1832年英国议会已经改革了,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传统的等级观念十分浓厚,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题干中“禁穆令”违背了宪法,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并予以终止,体现了美国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故选A项;不能因为司法权制衡行政权而认为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缺陷,排除B项;美国宪法规定三权分立体制,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平等的,排除C项;题干中的做法遵循了分

8、权与制衡机制,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附署”可知当时法国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反对君主独裁的有效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法国的君主复辟,故选B项;提高总统的科学决策是其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法国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客观上彰显法国的民主运作,但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项;消除农民的保皇思想与材料主题责任内阁制无关,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保留了专制主义色彩,故选A项;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化发展首先是在棉纺织行业,19世纪中期,受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冲击后,才从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逐

9、步转向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重工业,并不是从19世纪起就开创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道路,排除B项;美国在1787年就建立中央权力大的联邦制,德国并不是走的特殊道路,排除C项;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两院权力大小存在区别,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题干中“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体现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该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A项;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实现,排除B项;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C项;由于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才催生了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材料“沙皇已被推翻”说明二

10、月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和“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说明当时民众对于传统沙皇统治仍然抱有怀旧的政治情结,故B项正确;此时没有说明临时政府执政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说明不是主张和平夺权,故D项错误。18【答案】B【解析】俄国退出一战是在十月革命后,故A项错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了35万人的大党,这说明革命的发展是因为顺应了民心,故B项正确;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是在十月革命后,故C项错误

11、;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没有实现,最终用暴力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19【答案】D【解析】D项体现了近代中国的主题是反对外国侵略,谋求中国近代化,故选D项;A项特指太平天国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开始借鉴苏俄经验是在1917年后,不符合,排除B项;C项特指辛亥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20【答案】B【解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是主力,美俄是帮凶,故选B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了以上4国还有德、日、意和奥4国,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

12、,事实并不如宣战诏书所言,因此可见日本方面是在推卸责任,为自己发动战争找借口,故选B项;宣战诏书中所言即使是清政府出兵朝鲜,也不代表日本必须出兵朝鲜,再者事实上是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排除A项;出兵朝鲜已经是干涉别国内政,并不是对朝鲜主权的尊重,排除C项;题中没有描述西方国家的态度,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D项表述与题目中“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相符,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总理衙门的设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与题目中外交衙门到外务部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C项美化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23【答案】A

13、【解析】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A项;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新中国成立,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C项口号符合,故选C项;根据题目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得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中国权益的无视,此运动是五四运动,A项口号是兴中会提出的口号,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B项口号是中共针对民族危机的加重提出的口号,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D项是中共与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的方针,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题干中“华北主要交通线”说明是是破袭战、打击日本,

14、说明是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故选D项;淞沪会战是以上海为中心,排除A项;徐州会战是大兵团作战,不是破袭战,排除B项;武汉会战也是大兵团作战,不是破袭战,排除C项。26【答案】A【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武装侵华,所以九一八事是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故选A项;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排除B项;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排除C项;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从“有新突破”“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可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故选A项;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美苏

15、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成立欧洲共同体,欧洲六国团结起来以图摆脱苏美控制,故选D项;接受马歇尔计划,西欧国家经济上依附于美国,排除A项;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西欧军事受控于美国,排除B项;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排除C项。29【答案】A30【答案】C【解析】题干中“几个党好”意在强调中国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项;多党制是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不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31【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是以人民群众的名义发动的,故A项错误;由材料“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得出中国民主法治的不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革的教训而非“红卫兵”“四人帮”,故C项错误;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