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6070794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兴趣是知识之门的钥匙 有一个男孩在一边弹钢琴,妈妈坐在一旁伴奏”役完役了地絮叨:“父母省吃俭用给你买了这架钢琴。一年多了,你连一个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真没有出息。”突然,琴声嘎然而止,孩子哭丧着脸,不知做什么好。本来孩子对音乐不感兴趣,可当妈妈的却一心要把孩子引向音乐艺术的殿堂。年轻的父母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特别在今天“神童迭出的情况下,有些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就像前边所说的那位母亲,不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与意愿,硬性向孩子灌输他并不感兴趣的知识,甚至强制孩子每天要学习多长时间,完成多少作业。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于是,一些家长便抱怨孩子“

2、天生不是那块料”,失去教育的信心,从而歧视孩子。对此,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曾指出:“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威特小时候就显得特别呆痴,以致周围邻里都把他当作小傻子。他的父亲虽然也曾悲伤地叹息:“我犯了什么罪,上帝给了我这么个痴呆儿子?”然而,他并未因孩子“笨”而丧失信心,仍循循善诱地对其进行早期教育,结果这个被大家公认的痴呆儿,不久就使邻居们刮目相看了,以至成为法学家。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七岁上学后,仍迷恋着那五光十色的昆虫世界,而对课本不感兴趣。结果,连最简单的乘法表也背不下来,甚至连启蒙课本上的26个字母也认不清,

3、父母认定法布尔是学不成了。但是,偶尔一次他被父亲买回来的一张挂图吸引住了,图上画满了动物,每个动物旁边都标着这动物的名称,第一个字母写得大大的,依次排成一张字母表。法布尔爱不释手,没想到过了三天时间,就认识了挂图上的所有动物,并熟记下了26个字母。他以此为转机,很快就攻克了课本上的所有难题,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优等生了。今天,我们重新观察威特和法布尔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教子成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得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用兴趣引导孩子去敲开知识的大门。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比任何形式的外在压力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发明创造的驱动力。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4、。因此,对孩子进行教育,切不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求孩子,而应该注意分析孩子的兴趣,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去引导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一旦孩子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即使家长不再“扬鞭”,孩子也会“奋蹄”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三点抓起。一是要寓科学性于兴趣之中。父母要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丰富多采的语言,引导孩子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如果让孩子去听枯燥乏味的说教,看内容晦涩难懂的书籍,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作业,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二是帮助孩子把兴趣的培养同勤于思索的进取精神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某门科学浅尝辄止,就很难对它发生兴趣。若经过辛勤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浓

5、厚的兴趣则会油然而生。而且取得的成绩越多,兴趣越浓厚。三是为了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使之稳定和持久的发展,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使孩子的兴趣和远大的志向结合起来。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升华为献身事业的志向,鼓起不断探索和追求的风帆。 有一个男孩在一边弹钢琴,妈妈坐在一旁伴奏”役完役了地絮叨:“父母省吃俭用给你买了这架钢琴。一年多了,你连一个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真没有出息。”突然,琴声嘎然而止,孩子哭丧着脸,不知做什么好。本来孩子对音乐不感兴趣,可当妈妈的却一心要把孩子引向音乐艺术的殿堂。 年轻的父母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特别在今天“神童迭出的情况下,有些望子成龙心

6、切的父母,就像前边所说的那位母亲,不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与意愿,硬性向孩子灌输他并不感兴趣的知识,甚至强制孩子每天要学习多长时间,完成多少作业。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于是,一些家长便抱怨孩子“天生不是那块料”,失去教育的信心,从而歧视孩子。对此,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曾指出:“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威特小时候就显得特别呆痴,以致周围邻里都把他当作小傻子。他的父亲虽然也曾悲伤地叹息:“我犯了什么罪,上帝给了我这么个痴呆儿子?”然而,他并未因孩子“笨”而丧失信心,仍循循善诱地对其进行早期教育,结

7、果这个被大家公认的痴呆儿,不久就使邻居们刮目相看了,以至成为法学家。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七岁上学后,仍迷恋着那五光十色的昆虫世界,而对课本不感兴趣。结果,连最简单的乘法表也背不下来,甚至连启蒙课本上的26个字母也认不清,父母认定法布尔是学不成了。但是,偶尔一次他被父亲买回来的一张挂图吸引住了,图上画满了动物,每个动物旁边都标着这动物的名称,第一个字母写得大大的,依次排成一张字母表。法布尔爱不释手,没想到过了三天时间,就认识了挂图上的所有动物,并熟记下了26个字母。他以此为转机,很快就攻克了课本上的所有难题,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优等生了。 今天,我们重新观察威特和法布尔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教子

8、成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得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用兴趣引导孩子去敲开知识的大门。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比任何形式的外在压力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发明创造的驱动力。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孩子进行教育,切不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求孩子,而应该注意分析孩子的兴趣,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去引导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一旦孩子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即使家长不再“扬鞭”,孩子也会“奋蹄”的。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三点抓起。一是要寓科学性于兴趣之中。父母要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丰富多采的语言,引导孩子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如果让孩子去听枯燥乏味的说教,看内容晦涩难懂的书籍,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作业,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二是帮助孩子把兴趣的培养同勤于思索的进取精神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某门科学浅尝辄止,就很难对它发生兴趣。若经过辛勤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浓厚的兴趣则会油然而生。而且取得的成绩越多,兴趣越浓厚。三是为了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使之稳定和持久的发展,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使孩子的兴趣和远大的志向结合起来。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升华为献身事业的志向,鼓起不断探索和追求的风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