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规划设计说明项目概述淮河名居规划设计由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为创造最适宜于人居住的社区环境,在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居住环境和品质的整体均好性,以创新的开发理念,为市场奉献一座中国古典文华与现代住宅理念相结合、安全舒适、生态环境优美的高尚文化居住区!淮河名居位于淮滨县城内,总用地面积 11113.32 平方米,西临淮河饭店,南临东湖,该地块自然景观优美,交通便捷,地势平坦随着淮滨的城市发展,淮河名居地域优势明显,环境得天独厚它的建设对于改善本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品质,树立良好的区位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4.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991.9.3)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995.6.8)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5.国家,河南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6.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7.甲方的设计任务要求设计构思在建筑的造型设计中,运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造型简洁,色彩和谐,节奏明快,韵律独特,质朴,空间富有优雅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充分诠释出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新时尚人文空间。
墙头上的马头造型仿佛带领着墙壁向前奔腾,这种动态似乎改变了墙壁原有的静态,动静结合,使建筑本身更富有动态美,小区住宅建筑拓展了它的建筑空间感,强化了它的运动感,也将它兴旺发达的美好寓意引用至此粉墙黛瓦的修饰,景观的融合,形成一副空间感的洇染水墨画,居于画中,尽添自然和谐之美建筑朝向均为坐北朝南,讲求良好的采光、通风及满足尽量大面积的观赏景色的需求,户型平面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活习惯,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公私、动静、洁污等分区明确户型设计实用而又有新意设计中处处体现出建筑对人的关怀,强调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感受,满足人性的交往需求,真正做到多方面以人为本进行设计通过小区内的便捷交通,让居民移步换景,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小区内特有的古韵古风● 简约便捷的规划思路――以人为本、富于亲和力的居住环境现代建筑美学、设计理念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组合和张扬所展现的审美空间,是自然与人文的组合,是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 、 “回归自然”的绿色家园,所体现的便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符合人的感受和审美倾向的简约便捷的规划理念●与环境和城市空间相融的居住空间景观、开放空间的设计与步行线路的设计统一而和谐的编织为一体。
倡导“绿色设计” ,精心设计每栋徽派住宅的特色小区内部中心绿化景观规划,由一系列带状绿化、步行道组成的景观,形成流动的韵律,就像一首流动在空气中的乐曲,将天色、景观、倒影溶于一体● 现代生活方式的规划思想和谐健康的主题贯穿设计始终,切合了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崇尚个性与多元化、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曲径步行道路,在步行入社区的过程中享受自然雅致的生活方式● 生态与科技结合的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小区的微生态系统、水系统,以及自然通风环境的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讲究绿化渗透,把握自然气候通过曲线形的景观带,小区的中心绿化能够渗透到各个角落里,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行列式住宅布局主导自然风进入小区深处,改善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实现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 多选择性的开发模式小区设计经过各方面的考察,强调“均好性、经济性、文化性” 本方案提供的户型以及造型,带给客户更大的视觉欣赏性和感官舒适性小区的中央绿化带向周边的组团渗透,徽派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使得人行其间,步移景异,极具特色良好的绿化体系,大间距的建筑布局使得每个单元均可享受到自然景观的合谐之美。
功能布局根据规划用地现状,住宅排列成行列式,南向敞开,既有利于夏季南风的吹入,也有利于冬季阻挡北风的灌入,对形成区域小气候非常有利本块地上的住宅采用徽派建筑的固有特色,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在一片屋宇中错落参差,与众多的蝴蝶青瓦小山脊交相辉映,显现出一种建筑所特有韵律美与和谐美景观轴一轴贯穿东西,大量的宅前绿地,形成了一些使人们便于交流的小尺度空间,增加了居民交流活动的积聚性,创造出强烈的自然氛围、和谐分为,并表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活泼的空间体验道路与交通组织小区地块设有两个出入口,为车行主出入口道路系统采用人行道与车行道相结合的方式设置,给整个小区提供便捷的交通,住宅入口周边道路减少穿越交通,使区内交通更加简洁清晰车行交通系统采用内部便捷就近出入减少交叉的原则,区内道路设计成环形,避免了车辆高速穿行,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在楼栋出入口前有一定宽度的人行道或铺地,以满足必要时刻消防车的通行需求车行道的如此布置,将小区内各功能区加以连接,并保证了区内车行的可达性和内部的安静环境停车位设在住宅楼底层,地上设少量临时车位,尽最大可能减少车辆噪音的干扰,避免出现小区到处停车混乱现象,保证了小区内半私密空间的安宁、舒适。
空间景观分析本方案将此打造一个拥有良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小区,营造富有古典韵律和现代节奏的生活空间结合周围环境,突出强调古典特色的同时,与自然对话,创造协调的生态景观环境整体上通过极具特色的徽派建筑连接成景观轴,将景观带到各个节点上,将其充分的渗透,高耸挺立的马头墙更添景观趣味,使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将建筑之美景观之美都撮合在一起,形成美的艺术品,获得多种多样的美感多带状景观轴自西向东,建筑南北布置,以达到景观的渗透性,使得每一家住户可以分享到美景每条景观轴上的步行道、坡地、台阶,曲径通幽,空间错落有致,景观丰富,大量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层次清晰,具有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绿化系统规划根据人的视觉原理,小区绿化种植根据不同地形、方位,采用群落式配置,选择具有居住文化特色的植物树种,让小区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除了可以产生负离子,提供清新的氧气,还可以消除空气污染,使小区噪音降低到最符合居住标准的低分贝程度小区遍植草坪、常绿灌木、阔叶乔木、开花植物,从视觉效果上有聚有散、开合有致,在季节更替中显现大自然变幻无穷的神奇色彩以香樟、女贞、为主的 10 余种乔木,高大挺拔,摇曳醉人浓荫;桂花、石榴、海棠、腊梅等 30 多种花卉、闻香及果浆型灌木,争奇斗艳,既为公共活动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绿色背景,也让每一个人充分享受到四季美不胜收的视觉感受。
植物配置设计本着“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原则进行规划,小区植物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发挥乔木的整体优势,改善局部环境在植物的平面布置上,有聚有散,既有空阔的草坪,又有浓郁的树木;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植物的色彩设计以绿色为主,形成四季常绿的景观,点缀上部分秋色叶树,丰富小区部分彩临街干道与小区周边道路考虑以速生高大乔木形成噪声粉尘防护带,并留出适当绿化隔离带服务设施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应方便居民,避免对居民的干扰,保证环境的清静与安宁配电房布局合理,以不影响居民生活以及服务于居民为原则小区内每栋建筑设两个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 100 米1 号楼底层设 40 平米公共卫生间,满足小区配套服务功能的需要水电方案设计给排水设计:本工程为城市自来水,在红线内呈环状供水管网建筑物地上三层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四层至顶层采用小区地下泵房安装的先进变频调速给水泵组分区供水雨水、污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由室外雨水管汇集后排至城市雨水管道由于该小区紧邻东湖离水源很近不设室外消防,室内消防系统在每层留置干粉灭火器。
电气设计:以节约能源、节约投资、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维护方便为设计原则高压开关柜的操作电源,采用直流镍镉电池供电系统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住宅部分采用预分支电缆供电为节约能源,减少电能消耗,本工程的照明根据不同场所选用不同的高效灯具和节能光源除有特殊要求外各种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总接地电阻小于等于 1 欧姆本工程的有线电视由市政有线电视网络引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电视放大器分配箱,住宅每户设置 1 个有线电视终端住宅出入口处设置可视防盗对讲门户型统计表户型 每户套内建筑面积 阳台面积 公摊面积 套型建筑面积A1 155.23 5.8 5.3 163.4 A2 219.95 8.1 7.5 231.5 C1 91.01 3.59 5.7 98.5 B1 123.23 3.17 7.7 132.6 B3 121.02 3.63 8.5 131.3 B2 103.2 3.06 8.4 113.2 A3 209.64 5.04 16.3 228.4 A4 207.97 5.34 16.2 2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