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64424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1(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本设计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教学步骤:一、齐读、正音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二、读出音乐美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

2、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4分节朗读,学习重点:节奏、重音。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7学生自由朗读。三、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3播

3、放腰鼓表演的录像片段。4自由朗读,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5教师示范。6全班齐读。在节奏、重音的基础上,力求读出画面美。四、读出力量美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3学生诵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五、积累1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2在摘录的句、段中再作选择,力求背诵下来。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

4、习的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品析式的积累。教学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2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3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4齐读全文,在节奏和语音轻重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本文的阳刚之美。二、局部雕琢,品味语言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像,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

5、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三、分类积累,巩固品析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美词(含新词汇)、词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比喻句、对比句、叠词句等。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教学步骤:一

6、、看录像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像(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二、对比研读1学生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2听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默读课文。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4畅谈比较结果。三、晶安塞腰鼓之美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四、延伸写作播放一段其他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像,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资料整合平台课文扩读材料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椤贯中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

7、又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抢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飑,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

8、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使用建议:选文与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个大的场面,但突现的人物却不同。课文学习完毕,可将本段文字作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展现男人的豪气与力量,吕布是纵赤兔举画戟独步天下,陕北后生们则是踏黄土击腰鼓威震山河。试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