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06411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卷]分校2013-201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 1 第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 2013-2014 学年高二 10 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1、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君轻民贵D得道者多助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A “仁者爱人” B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 “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

2、 “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4、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 ,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

3、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6、 “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个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B.“天理”是万物的本源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吾心8、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一汉书董仲舒传A .指出了汉武帝

4、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意愿9、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0、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1、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页 2 第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 C提出:“存天

5、理,灭人欲” 以维护等级秩序 D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1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15、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6、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6、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17、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

7、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A 诗经B 春望C念奴娇赤壁怀古D西游记 18、 后汉书宦者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 1975 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A文献资料不可信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C考古资料不可靠D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19、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20、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页 3 第A.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B.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

8、助作用C.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D. 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21、15 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2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 。 ”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 B. 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C.书法艺术家修养艺术的提高 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23、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

9、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C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诗经反映了统一的趋势2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A.清新婉约 B.刚健豪放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2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26、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

10、创作于这一时期A 诗经B 春望 C 念奴娇赤壁怀古 D 西游记 27、有人这样评论一幅画“恍然如人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有尘土扑面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B.描绘的是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C.说明当时北宋商品经济发展D.这幅画风格属于抒情写意的文人画28、下列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 “同光十三绝”是哪些剧种的著名演员A.昆曲、京剧 B.京剧、元曲、C. 元曲、昆曲 D.豫剧、京剧29、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以后的航天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你知道他的成就主要在哪些领域A.天文和数学 B.数学和水利C.历法和建筑 D.天文和历法 30、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

11、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孟子页 4 第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孟子C.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D.董仲舒、孟子、荀子、黄宗羲二、材料解析题31、2011 年 1 月 11 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

12、用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什么“温良恭俭让” ,什么“克己复礼” ,只有一个字:“礼” 。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2012 年 10 月 14 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格言,耳熟能详

13、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 ,2012 年 9 月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3 分)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 3 分)(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8 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3 分)页 5 第(2)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10 分)(3) 16 世纪中国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10 分)页 6 第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