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058116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三下学期高考等值卷(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银川二中高考等值试卷模拟卷语文(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不妨先讲讲“犬马之劳”的来由。这些年,我们在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家犬的现象,不少家犬颈部系铜铃。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为例,狗是车马坑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一般以1车2马或4马配1狗的组合出现,这些在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大概就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狗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动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只有一个共同的野生祖先灰狼。中国是狗的驯化起源中心之一。2009年,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

2、化是在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认为狗是在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并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两项研究在“中国南方地区是狗的起源中心之一”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但是,起源时间上的巨大差距暴露了他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动物遗存这个“实锤”证据,现生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探讨驯化动物起源上就会存在局限。立足于考古学证据,中国动物考古学家袁靖认为:中国最早的狗出土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其主要证据是骨骼形态和测量数据与狼差异明显、而与狗相似,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境内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较

3、为可信的结论。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宠物,古人对狗的利用仍是基于其实际用途,礼记少仪云:“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孔颖达疏:“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厨庶羞用也”。在古代的画像石和绘画中,都有猎犬帮助古人狩猎的场景。狗的最主要驯化动因可能是作为人类狩猎助手,农业萌发促使狩猎方式逐渐退居历史舞台一隅。东周时期,成为直接参与战斗或警戒守营的“战斗犬”或“警犬”,墓葬中车马狗的组合是其在战争中作用的反映。诸侯国还设有“犬营”,名曰“狗附”;此外,新疆阿尔泰哈巴河县发现的放牧图中即有牧羊犬的形象。墓葬中随葬狗牲的考古现象最早见于距今

4、6000年前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后成为商文化较为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晚商时期最为流行,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犬祭,并出现专门掌管祭祀用犬的职官(殷墟卜辞中有“犬中”“多犬”等记载),狗在当时居祭牲之首,犬牲的大量使用因而促进了养犬业的规模化。周代,随着祭牲礼制化的确立,狗位居“五牲”之一,“序五牲之先后贵贱”用以构建阶级或阶层的区分,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内用五鼎随葬,鼎内分别装有牛、羊、猪、狗和鸡等“五牲”。实验表明:只有那些攻击性小(温顺)的个体才能够被驯服,因此,人类的选育在由狼向狗转化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而造成“狼子野心”的关键基因在狗身上荡然无存。距今7000年以前的前仰韶文化时期

5、,中国南北方狗的体形大小即已产生差异(北方稍大、南方稍小);商代以后,各地狗的体形大小更趋复杂,表明狗的品种进一步分化;及至汉代,狗的选育已有章可循,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有相狗经残简。直至19世纪初,狗才被大量有选择性地育种作为宠物,自此,狗的品种迅猛增加,据称目前世界上的家犬品种已达400多种,而中国约有30余种。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爪印”。未来之路依旧延伸,狗将与人类继续并肩前行。(摘编自吕鹏从“效犬马之劳”谈起)1. 关于中国境内驯化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目前为止都没有充分证据的一项是( )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 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

6、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在距今1万年前,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A. B. C. D.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效犬马之劳”最早见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狗以重要随葬品的“身份”出现在车马坑里。B. 据礼记少仪和孔颖达疏,狗有三类用途:看守、狩猎、食材。赠送狗要有一定的礼仪。C. 我国不同地区的古代画像石、绘画和其他考古发现中,都有猎犬帮助古人狩猎、战斗牧羊的场景。D. 几千年的人工选育,已经使得狗从习性上、体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种也有大幅度增加。3. 有关祭祀随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狗随葬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的河

7、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流行于晚商。B. 商代甲骨文中曾经多次提到犬祭,还有祭祀专职人员,狗居祭牲之首。C. 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内用五鼎随葬,包括有牛、羊、猪、狗和鸡等。D. 银雀山出土的残简,证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选育狗的专门著作。【答案】1. A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关于中国境内驯化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目前为止都没有充分证据,结合文本内容“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化是在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认为狗是在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并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

8、徙扩散”“中国最早的狗出土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其主要证据是骨骼形态和测量数据与狼差异明显、而与狗相似,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境内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较为可信的结论”分析可知,A项正确。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是作者举的例子,且作者推测大概就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并未下结论。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9、,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有关祭祀随葬,B项,结合文本内容“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犬祭,并出现专门掌管祭祀用犬的职官(殷墟卜辞中有“犬中”“多犬”等记载),狗在当时居祭牲之首”分析可知,祭祀专职人员应为祭祀用犬专职人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老街汤王刘建超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是用以报时和报更之楼,晨钟暮鼓。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名寺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

10、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特景观。与老街与钟鼓楼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的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功夫。南来北往的人也常到他的锅台边讨碗汤喝,有的就告诉他一些煮汤的配料。马更夫索性辞去公差,开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美,名声传遍豫西,被赞为“马一鲜”。老街人爱喝汤,早上以喝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为主,晚上多喝丸子汤、豆腐汤。老街人每天要是不喝汤,就同

11、犯了烟瘾一样没着没落的。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大多还是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汤中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的生意有限,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外地人只是知晓马一鲜的名气,能喝上一碗马一鲜羊肉汤的极少。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150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能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生意多了

12、,各式各样的汤馆也开得多了,竞争也来临了。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老祖宗的这点手艺传给谁,让马善明有些为难。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向。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生意。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

13、,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流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

14、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洛城。老街人的嘴刁,只要是老辈留下的东西,都能品出个名堂。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候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对店家一一道来。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

15、更有回味。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马家弟兄闲时聚在一起谈论生意,马老大总是要教导两个弟弟做生意要诚信、要周到、要对得起过世的父亲。两兄弟便垂着头,狠劲吸烟。马老太太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还因为你爹在分家的时候,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

16、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街汤王描绘了老街这一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现代和古老和谐互动,鲜活而安详。B. 作者极尽能事,写名吃羊汤“马一鲜”的来历、发展,突出了老街汤王美味、广受欢迎、一汤难求。C. 为保住招牌,使“老字号” 得以传承,马善明煞费苦心、精心考验之后,半碗汤根终于倒给老大。D. 结尾处,老大像马善明一样在城楼上摇蒲扇静观,两次特写互相映照,丰富了故事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用意。(1)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2)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