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5311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1)鲁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同步练习(1) 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衰微 校补 弥高 无暇窥园 迭起 排衙 卓越qi而不舍 l尽心血 气冲du牛 qin心贯注心会神nngjing乎不同 慷ki淋漓 ww 穷年2解释下列词语。(1)弥高_(2)锲而不舍_(3)兀兀穷年_(4)迥乎不同_(5)气冲斗牛_3用下列给出的词语造句。潜心贯注_心会神凝_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仿写: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仿写: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

2、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

3、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5.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6.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4、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7.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8.第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9.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10.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11.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12.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1、shui jio m xi ku din y zhu 锲沥斗潜凝迥慨兀兀3、略4、略5.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5、。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第二层:最后两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6.(1)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2)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7.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8.“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9.“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10.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11.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1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