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05240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射洪中学高2016级高一(上)第一学月测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卿雅彭志华马瑜审题人:邵明灿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6题将答案涂在机读卡对应题上,1114题涂在机读卡对应710题上,其他题答在答题卡上。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 文言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

2、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秦军氾

3、南军:驻军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抛弃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今急而求子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下列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解说春秋之作。B、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春秋时期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伯、侯、子、男。D、两个以上的人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

4、举行杀生、歃血,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

5、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注】亚父:指范增。(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6、是()(3分)A、使平得宰天下宰:分割B、陈涉起而王陈王:称王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具:详尽5、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D、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

7、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

8、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7、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5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 题。(6分)临江仙晁补之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注】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8、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三、背诵积累(11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每小题1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2)、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雨巷)(4)、,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5)、寻梦?撑一支长篙,(再别康桥)(6)、,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7)、青鸟不传云外信,。(浣溪沙)(8)、落木萧萧,。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点绛唇素香丁香)(9)、,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泰戈尔生如夏花)(10)、,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11)、千古诗才,;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余光中忆李白)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一

10、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耳。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父亲梁济先生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这是由积年对社会

11、腐败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 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地址在地安门外明清两代兵将局旧址。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韶华壮志,书生意气。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入俗套。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

12、:“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有智慧识见发出,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

13、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这都是当时内地寻常一个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先生的老宅。梁漱溟先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

14、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15、家梁漱溟先生是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B、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C、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2)、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括。(6分)(3)、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