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050967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 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产生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随着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的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

2、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把握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

3、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对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

4、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节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1.下列各项中,对诗

5、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C“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D“在乡下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

6、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而已。”(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缺乏激情,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C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D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

7、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B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因为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定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

8、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答苏武书李陵子卿足下: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嗟乎,子卿!昔先帝授

9、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简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

10、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功大罪小,不蒙明察 蒙:蒙蔽B.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当:抵御C.而皆扶病

11、,不任干弋 任:使用D.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 图:料想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B.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C.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D.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是对对方的尊称。B. “妻

12、子”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文中也是这个意思。C. “鲸鲵”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无辜被杀之人。也可比喻凶恶的敌人,借指海盗。D.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在经济文化上较先进因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后来“蛮夷”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礼仪之邦,此后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在令人伤怀。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在异族左右劝勉之

13、后,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C.李陵在五将失道独遇匈奴之时,以五千军对敌十万竟能追亡逐北斩其将帅,三军将士视死如归,后又以一当千,最终失败,也可谓迫不得已。D.李陵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沬不因三败之辱自杀卒复仇报辱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也曾欲仿效前贤,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实现,而怨谤已起,亲人被戮。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5分)译文:_(2)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简精兵,强逾十万。(5分)译文:_三、古诗阅读及默写(共15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9-10题。(9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14、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9“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5分)_10.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_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永雨霖铃中,“,!”三句,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凄清的秋季中的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勾画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及壮美景色。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田本相1930年暑假,

15、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来说,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