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26043601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色防控技术-赵中华全国农技中心研究员(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油菜春季病虫害防控技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 赵中华 推广研究员 2020 03 17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 小麦 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二 小麦 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任务 三 小麦 油菜春季病虫害防控技术 四 小麦 油菜病虫害防控注意事项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一 一 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 小麦 小麦 预计2020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发生面积 8 4亿亩次 其中病害发生4 6亿亩次 虫害发生3 8亿亩次 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 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预 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 需预防控制面积在1 5亿亩次以上 条锈病在江汉

2、平原 汉水流域 黄淮南部 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偏重 发生 预计发生面积6000万亩 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发生程度重 纹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 黄淮高 产麦区发生普遍 草地贪夜蛾可能侵入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危害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一 一 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 油菜 油菜 2020年油菜菌核病在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苏 江西 浙江 重庆 四川 等省 市 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以及西北春油菜产区的偏重发生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二 二 发生实况 发生实况 小麦 小麦 截至3月16日 小麦条锈病 纹枯病 麦蜘蛛 蚜虫和白粉病 等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04

3、57万亩次 条锈病在西南 汉水流域 和黄淮南部发生范围广 扩散快 病情重 纹枯病在黄淮麦区发生早 麦蜘蛛在鄂北岗地及黄淮麦区局部虫量高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 截至3月16日 在湖北 湖南 江西等主产区偏 重发 生 基他区域轻发生 发生面积2980万亩次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二 发生实况 1 条锈病 条锈病 在西南 汉水流域和黄淮南部麦区8个省 市 59个市258个县 市 区 发生面积647 6万亩 比上周增加254万亩 增幅达65 发生面积是近10年 来最大的一年 比2017年同期增加4 3倍 西南麦区发生面积比上周增加34 云南 贵州 四川分别发生31万亩 15

4、万亩和148万亩 与去年同期相比 云南减少42 贵州 四川分别增加15 和1 9倍 汉水流域麦区发生面积比上周增加90 以上 湖北发生398万亩 比上周增加 93 平均病田率为25 4 比上周增加9个百分点 陕西发生47万亩 比上周 增加23 关中多地查见发病中心 是2000年以来最重年份 黄淮南部麦区河南发生7 2万亩 比上周增加1 2倍 南阳 信阳等地田间 发病中心明显增多 西北麦区甘肃已在陇南 天水2市 6县零星发生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二 二 发生实况 发生实况 2 纹枯病 纹枯病 在黄淮 西南 华北等麦区10个省 区 市 发生面积3454万亩 与去年基本持平

5、 沿淮 淮北等黄淮主要发生区见病偏早 平均病株 率一般为3 7 2 华北麦区多零星见病 平均病株率为1 2 1 8 重于去年同期 江苏淮阴和金湖 重庆忠县 河南新蔡 河北 正定等地局部重发田块最高病株率达20 65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二 发生实况 二 发生实况 3 白粉病 白粉病 在西南 黄淮 江淮 华北等麦区9个省 区 市 发生面积176万亩 同 比增加54 6 西南麦区平均病叶率多为8 11 黄淮及华北麦区零星见 病 平均病叶率为0 2 2 重庆忠县 贵州纳雍 陕西彬州局部发生较重 最高病叶率达30 45 云南澄江个别田块最高病叶率超过90 4 茎基腐病茎基腐病

6、 在黄淮等麦区零星发生 山东菏泽等地点片发生 一般病株率为2 10 重于近年同期 雪腐雪霉病在新疆北部发生偏早 平均病株率为0 6 12 重发田块达50 根腐病 黄花叶病 叶锈病等病虫害总体轻发生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二 发生实况 5 蚜虫 蚜虫 在西南 黄淮 江淮等麦区11个省 区 市 发生面积1040万亩 同比增加 55 9 西南麦区发生较为普遍 平均百株蚜量为80 168头 云南澄江局部 重发田块最高虫量达6500头 黄淮 江淮麦区平均百株蚜量为3 8 13 8头 多地重于去年同期 湖北宜昌 江苏盐城 河南信阳局部重发田块虫量在800 1500头 6 麦蜘蛛麦蜘

7、蛛 在黄淮 江淮 西南 华北等麦区10个省 区 市 发生面积2703万亩 同 比增加34 1 局地虫量较高 重于常年同期 黄淮 江淮 西南麦区平均百 尺行长虫量一般为10 50头 河南南阳 信阳 漯河 驻马店等地局部最高 虫量达3000头 湖北宜城最高达8000头 华北麦区平均百尺行长虫量一般为8 8 4头 山西翼城 河北行唐最高虫量为150 400头 一 一 20202020年发生趋势年发生趋势 3 发生趋势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 3月份 大部麦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降水偏多 其中华北 黄淮 江淮麦区气温偏高1 2 陕西北部 宁夏 甘肃东北部 湖北东部 贵州大部 重庆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 5成

8、 有利于小麦条锈病 油菜菌核病 蚜虫等病虫害发生扩散 随着气温回升 条锈病在西南和汉水流 域麦区快速扩散 黄淮南部麦区见病点增多 麦蜘蛛 蚜虫 纹枯病等病虫在 黄淮 江淮等麦区发生程度上升 油菜菌核病在江南 江淮 黄淮南部等油菜 主产区加重发生 应重点加强监测 及时开展防控 二 二 20202020年防治任务年防治任务 一 一 防治对象 目标防治对象 目标 小麦 小麦 重点防控小麦 条锈病 纹枯病 白粉病 蚜虫 麦 蜘蛛等 四病三虫 防治处置率达到90 以上 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40 以 上 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 综合防治效果85 以上 病虫危害 损失率控制在5 以内 化学农药使用量

9、明显降低 绿色防控覆盖率35 以上 部 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和绿色防控示范县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 油菜菌核病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 以上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 积的45 以上 常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 以下 重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10 以下 二 二 20202020年防治任务年防治任务 二 防治策略 二 防治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 分区治理 分类指导的原则 采取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 结合 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 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 防控策略 抓住重点地区 重大病虫 关键时期 实施科学防控 注重用 药安全 推广绿色防控 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确保小麦油菜产量和品质安 全 二 二 2

10、0202020年防治任务年防治任务 1 小麦病虫防治策略小麦病虫防治策略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 明确主攻对象 统筹兼顾 综合防治 小麦返青 拔节期以防治纹枯病 条锈病 茎基腐病为重点 挑治苗期蚜虫 白粉病 和麦蜘蛛 抽穗扬花期以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为主 兼顾锈病 白粉病 后期加强麦穗蚜防控 实施综合用药 达到一喷多效 二 二 20202020年防治任务年防治任务 2 油菜病虫防治策略油菜病虫防治策略 油菜菌核病 播种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 降低田间菌核数量 防治关键时期为始花期和盛花期 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 大力推广应用无 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二 二 20202020

11、年防治任务年防治任务 三 三 主要病虫及主要病虫及重点发生区域重点发生区域 1 小麦 小麦 华北麦区 以麦蚜 麦蜘蛛 吸浆虫为主 兼顾小麦条锈病 赤霉病 其他区域以麦蚜 吸浆虫为主 兼顾麦蜘蛛 叶锈病 黄淮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 赤霉病 纹枯病 白粉病 麦蚜 吸浆虫 麦蜘蛛为主 兼顾叶锈病 粘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 以小麦赤霉病 条锈病 纹枯病 白粉病 麦蚜为重 点 兼顾麦蜘蛛 关注草地贪夜蛾危害 西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 吸浆虫为主 兼顾小麦白粉病 麦蚜 麦蜘 蛛 西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 白粉病为主 兼顾小麦赤霉病 麦蚜和麦蜘 蛛 注意草地贪夜蛾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 二 20202020年防治任务年防治

12、任务 2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 重发区 长江流域油菜产区 如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苏 江西等省为 菌核病重发区 注意重点防控 常发区 浙江 重庆 四川 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 注意关键期防控 轻发区 云南 贵州 陕西关中 甘肃 青海 新疆 内蒙古等省 区 为菌核病轻发区 注意适期防控 三 三 主要病虫主要病虫防控技术防控技术 1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识别 条锈鲜黄色 病菌孢子在叶片上呈虚线状条形分布 叶锈 桔 黄色 散点状排列 防治技术 加强病情监测 实施分区防治 西南 汉水流域和河南南部 甘肃陇南 等主要冬繁区 要封锁发病田块 全面落实 带药侦查 打点保面 预 防措施 减少菌

13、源外传 阻止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 减轻晚熟冬 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 在越夏区 春季遮盖转主寄主小檗四周的麦秸堆 阻止条锈菌有性生殖 发生 降低条锈病毒性变异速率 黄淮春季流行区 落实 发现一点 防治一片 的防治策略 及时控制 发病中心 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 5 1 时 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 控 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 防治药剂 可选用三唑酮 烯唑醇 戊唑醇 氟环唑 已唑醇 丙环唑 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烯肟 戊唑醇等 防治方法 叶面喷施药液 三 三 主要病虫主要病虫防控技术防控技术 2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长江流域 黄淮南部连续多年重发生 对小麦

14、产量 和品质较成严重影响 目前 在主产区重发区还未发生 防治技术 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常年病害流行区 要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 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 见花打药 主动预防 遏制病害流行 对高感品种 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 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 结露和 多雾天气 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 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 咪鲜胺 戊唑醇 多菌灵 福美双 枯草 芽孢杆菌 井冈 腊芽菌等 在赤霉病重发区 可选用丙硫菌唑 氟唑菌羟胺等新药 要用足药液 量 施药后3 6小时内遇雨 雨后应及时补治 如遇病害严重流行 第一次防治结束后 需隔5 7天再喷药1 2次 确保控制效果 对多菌灵抗性高水平地区 应停止使用苯丙

15、咪唑类药剂 提倡轮换用 药和混合用药 赤霉病偶发区 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 在抽穗扬花期 进行兼治 三 三 主要病虫主要病虫防控技术防控技术 3 纹枯病 纹枯病 4 白粉病 白粉病 三 三 主要病虫主要病虫防控技术防控技术 防治技术 小麦纹枯病 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 时 进 行喷雾防治 药剂可选用戊唑醇 丙环唑 烯唑醇 噻呋酰胺 井 冈霉素 多抗霉素 木霉菌 井冈 蜡芽菌等 白粉病 当白粉病病叶率达10 时进行喷药防治 常用药剂可选三 唑酮 烯唑醇 腈菌唑 丙环唑 氟环唑 戊唑醇 咪鲜胺 醚菌 酯 烯肟菌胺等 严重发生田 应隔7 10天再喷1次 要用足药液 量 对准基部 均匀喷

16、透 提高防治效果 5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 为害时期 苗期 穗期 为害部位及作用机理 麦蚜在小麦苗期 多集中在麦叶背面 叶鞘及心叶处 小 麦拔节 抽穗后 多集中在茎 叶和穗部刺吸为害 并排泄蜜露 影响植株的呼 吸和光合作用 麦蚜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 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加强监测有翅蚜迁入高蜂 采用诱虫板等降低迁入基数 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 以上时 应进行重点挑治 穗期田间百株蚜量达800头以上 益害比 天敌 蚜虫 低于1 150时 可选用啶虫脒 吡虫啉 抗蚜威 高效氯氟氰菊酯 苦参碱 耳霉 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 及时开展穗期综合防治 有条件 的地区 提倡释放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三 三 主要病虫主要病虫防控技术防控技术 6 麦蜘蛛 麦蜘蛛 在返青拔节期 发现麦蜘蛛发生点时 可采用捕食螨进行防治 结合监测查 治 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以上 时 可选用阿维菌素 联苯菊酯 马 拉 辛硫磷 联苯 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 治 同时可通过深耕 除草 增施肥 料 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7 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 三 三 主要病虫主要病虫防控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