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4178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材全解】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鄂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一、(4分,每小题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唱和(h) 沉湎(min) 芒刺在背(c)B炽热(ch) 镶嵌(qin) 一气呵成(h)C牟取(mu) 襁褓(bo) 周道如砥(zh)D悲怆(cng) 荣膺(yng) 如坐针毡(z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瞰望 趋之若骛 消逝 销声匿迹B慰籍 一片狼藉 符合 隐姓埋名C荒僻 惊慌失措 重叠 星临万户D隐蔽 遮天敝日 臂膀 断壁残垣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相对于该片浓厚气氛的营造,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明显的 粗糙许

2、多。(2)气象工作人员每天定点 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3)由于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这支球队的实力有所 。A薄弱 观测 削减 B单薄 观测 削弱C单薄 观察 削减 D薄弱 观察 削弱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二、(39分)(一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D.最后

4、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2分)7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 。(1分)8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9.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10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5、,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可以有得 (2)其义自见(3)自晓其义 1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1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1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冲浪者的乐趣李国文(1)喜欢大海,更憧憬逆潮而上的冲浪者。(2)我喜欢大海,

6、并不是因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对海洋有着与生俱来的深情;也不是因为曾是水手,当过渔民,日出而作于斯,日入而歇于斯,产生的那种职业性的依恋;当然更不是因为那海洋的蔚蓝色彩,存有绘画的欲望;不是因为那海洋说不尽的沧桑,生出诗人的浪漫,才对大海怀有那份欣喜,那份激动的。(3)说来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我之所以喜欢大海,只是因为我在万仞群山中,待过了太长太长的时间。山,几乎消耗了我生命的一大半,因此,一旦发现站在那一望无垠的海边,双眼不再四处碰壁时,那种开阔的感觉是非个中人所能够理解的。你愿意看多远,就看多远,你能够看多远,就看多远,这畅快,这自由,这无拘无束,这水天一色,极目无穷的大视野,是在那抬

7、头见山,低头见山,差一点会被大山碰着鼻子的局促狭窄环境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感觉。(4)从此,我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近大海,走向大海。当你迎着潮头、踏着浪花飞沫,被那扑面而来的分不清是水、是雨、是风,还是雾的混沌着的一切淹没的时候,你就和海洋融合在一起了。这份亲密无间、这份不分彼此的感情,是在群山中难以获得的。(5)傲立的群山,则永远是冷冰冰地拒绝。(6)海平静时,仍在不停地运动着,它有温柔的时候,它也有愤怒的时候,因为它无遮拦地展现自己,你可以把握住它。山是峻然的沉默,它隐秘地深藏着自己,所以它是叵测的,也是不可知的。甚至在它地下的岩浆,即将冲决而出的最后一秒钟,也像此前千百万年一样地不动

8、声色。(7)虽然,海水有一份咸,有一份涩,有一份腥,但更多的却是那难得的清新和温馨。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弄潮儿,乐于嬉戏于风口浪尖之上,呼号着,厮扑着,沉浮着,挣扎着,寻求那片刻的凌云直上的怡悦,腾云驾雾的心醉,飞越浪峰的飘飘欲仙和达到顶峰时所不由自主产生出的像风之神一样驾驭着大海的主宰感。那种人生难得几回搏的滋味,莫过于此时此刻体会得最为深刻的了。然后便是倾巢而覆,一落千丈的沉没,浪淹得你喘不过气来,水缠得你转不过身来,旋涡会要了你的命,沙石会要你付出代价。总之,你得到了,所以,你要付出;正因为你本来打算付出,所以,你也就能够得到。(8)这是一种公平的游戏。(9)这就是我最憧憬的冲浪了。(10

9、)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无不以胜利结束赛事。很少像冲浪者最后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这似乎是很奇怪的行为,没有香槟酒,没有掌声,没有世界纪录,甚至既没有严格意义的对手,也没有密切配合的队友,不论你在浪峰上多么出色表演,最终滑板离你而去,你被巨浪吞没为止,尽管如此,人们仍乐此不疲地向大海冲过去。(11)我想,失败,也许是冲浪运动的巨大魅力了。(12)正因为知道必然是一个失败的结局,也要去搏一搏,那显示出的,不仅是一种勇气,而且更是一分庄严。(13)正因为并不回避这个失败的现实,而能在失败以前,作出尽可能的努力,追寻到难得的极致,这种挑战精神,这种无畏意志,不也是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应该

10、具有的吗?(14)正因为知道要失败,敢于去尝试,去冒险,而且还知道,失败了以后,尽管可以重新开始,但等待着的也仍旧是失败,却继续奋斗下去,毫不气馁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投身到大海中去,这一往无前、不畏强势、略无踌躇、赴汤蹈火的搏斗,不也能使人体味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吗?(15)这也许正是冲浪者前赴后继的原因所在了。(16)大海就在面前,若不是懦夫,谁能不憧憬这份冲浪者的乐趣呢?(本文有改动)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憧憬( ) 引吭高歌( ) 叵测( ) 踌躇( )16.作者认为观山和观海的感觉有什么不同?(3分)17.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感到了与海的亲密无间、不分彼此?(3分)18.根据第(6)

11、段分析作者认为山和海各是怎样的人格写照?(3分)19.作者如此青睐海,是因为海很完美吗?(3分)20.“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无不以胜利结束赛事。很少像冲浪者最后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的。”那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一直都喜欢冲浪运动的呢?(2分)21.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如何理解:“大海就在面前,若不是懦夫,谁能不憧憬这份冲浪者的乐趣呢?”(3分)三、(4分)2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 ,便引诗情到碧霄(崔颢黄鹤楼)(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四、(3分)2

12、3.名著阅读活动。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五、(5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读唐诗宋词,感觉古人太浪漫。古人往往能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得到启示。每天读一点点这样的诗词,站在诗人的心境里感悟他们的生活,仿佛和他们一起走过,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是好。请结合你阅读古诗词的经历,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读古诗词”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

13、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字迹清楚工整;(4)作文中请不要透露出校名及真实的姓名。 七年级语文(上)(湖北教育版)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1.BA.唱和(h)。C.周道如砥(d)。D.悲怆(chung)。2.C(A.趋之若鹜。B.慰藉。D.遮天蔽日。)3.B“薄弱”指单薄而不坚强,“单薄”指不充实;“观测”常指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或测定,“观察”指考查或调查等;“削弱”指(力量、势力)变弱。通过比较可知选B。4.A(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壮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句中是古建筑,而不是新屋。C.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14、。这里是贬义,不合语境。D.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5.D(“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不对,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隐逸江湖只是无奈之举。)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作者因为在现实中自己的一腔抱负难以施展,所以只好隐逸江湖,带有一种消极色彩。)7.愁(阅读全诗可发现,全诗由一“愁”字贯穿。)8.“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乱”。)9.示例(1):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2):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选择一处分析即可。)10.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