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04174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忘却的纪念 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5分)A缁(z)衣 惴惴(zhu)曲(q)译 戳(chu)穿B.铿(kn)锵 拓(tu)荒宝藏(cn) 脚镣(lio)C函(hn)电 眷(jun)恋淤(y)积 喘(chun)息D客栈(zhn) 煞(sh)尾寥寥(lio) 挈(q)带解析A项中戳应读chu;B项中藏应读zn;D项中挈应读qi。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5分)A永诀眷恋信扎罗曼谛克仓皇失措B戮穿缁衣恩赐苟延残喘郑重其事C通辑轻率伤疤斩钉接铁情随事迁D吮血欣幸涅槃光怪陆离欲盖弥彰解析A项信扎信札;B

2、项戮穿戳穿;C项通辑通缉,斩钉接铁斩钉截铁。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书店从德国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后来见异思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D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日那夜统统烧掉了。解析B项应改为“情随事迁”。答案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A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

3、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B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C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D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么?”解析A项中“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是引用他人的诗句,应加引号;B项中括号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不是问句;D项中“叹息道”后的逗号改为冒号。答案C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40分)执政府大屠杀记(节选)朱自清我现在缓叙第一次

4、枪声稍歇后的故事,且追述些开枪时的情形。我们进场距开枪时,至多四分钟;这其间有照相有报告,有一两处的嚷声,我都已说过了。我记得,我确实记得,最后的嚷声距开枪只有一分余钟;这时候,群众散而稍聚,稍聚而复纷散,枪声便开始了。这也是我说过的。但“稍聚”的时候,阵势已散,而且大家存了观望的心,颇多趑趄不前的,所谓“进攻”的事是决没有的!至于第一次纷散之故,我想是大家看见卫队从背上取下枪来装子弹而惊骇了;_第二次纷散时,我已看见一个卫队(其余自然也是如此,他们是依命令动作的)装完子弹了。在第一次纷散之前,群众与卫队有何冲突,我没有看见,不得而知。但后来据一个受伤的说,他看见有一部分人有些是拿木棍的想要冲

5、进府去。这事我想来也是有的;不过决不是卫队开枪的缘由,至多只是的借口。他们的荷枪挟弹与不上刺刀(故示镇静)与放群众自由入辕门内(便于射击),都是表示他们“聚而歼旃”的决心,冲进去不冲进去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证以后来东门口的拦门射击,更是显明!原来先逃出的人,出东门时,以为总可得着生路;哪知迎头还有一支兵,据某一种报上说,是从吉兆胡同来的手枪队,不用说,自然也是杀人不眨眼的府卫队了!开枪痛击。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这是事后一个学生告诉我的;他说他前后两个人都死了,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虑长思了。A照这种种情形,就是不在场的诸君,大约也

6、不至于相信群众先以手枪轰击卫队了吧。而且轰击必有声音,我站的地方,离开卫队不过二十余步,在第二次纷散之前,却绝未听到枪声。其实这只要看政府狡辩的含糊其辞,也就够证明了。B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像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夺获的这些支手枪,竟没有一支当场发过一响,以证明他们自己的存在。难道拿手枪的人都是些傻子么?C我现在只能说,我看见的一个卫队,他的枪口是正对着我们的,不过那是刚装完子弹的时候。而在我上面的那位可怜的朋友,他流血是在开枪之后约一两分钟时。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因为未开枪时,群众已经纷散,放一排朝天枪(假定如此)后

7、,第一次听到枪声的群众,当然是不会回来的了(这不是一个人胆力的事,我们也无须假充硬汉),何用接二连三地放平枪呢!即使怕一排枪不够驱散众人,尽放朝天枪好了,何用放平枪呢!所以即使卫队曾放了一排朝天枪,也决不足做他们丝毫的辩解;况且还有后来的拦门痛击呢,这难道还要问:“有无超过必要程度?”D5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8分)(1)趑趄():_(2)枕藉:_(3)旃():_(4)间不容发:_答案(1)z j犹豫不前。(2)(很多人)交错地倒或躺在一起。(3)zhn助词,等于“之焉”两字连用的意义。(4)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也比喻情势危急到极点。6在文中空格处填上一个关联词。

8、(2分)答:_答案因为7第一段中,有两处内容,作者都指明在前文已经说过了,为什么这里还要说?(4分)答:_答案强调自己所见事实,并没见群众“进攻”,为后文的叙议作铺垫。8“还有,现在很有人从容的问:开枪之前,有警告么?”这句话是从第二段中抽出来的,应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 ()(2分)答案C9(1)从表达方式看,第一段以_为主;第二段以_为主。(2分)(2)第一段的中心是_;第二段的中心是_。(2分)答案(1)记叙议论(2)追述开枪时的见闻驳斥反动政府及其帮凶的诡辩10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加“”的“这”指_,“他们”指_。(3分)答案夹注一部分人想要冲进府去卫队11从第

9、一段看,卫队“开枪的缘由”是什么?何以见得?(4分)答:_答案想要“聚而歼旃”。因为他们荷枪挟弹、不上刺刀(故示镇静),放群众自由入辕门(便于射击),更能证明的是,在东门拦门射击,不让人们逃走。12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由第句到第_句;第二层由第_句到第_句,其余为第三层。(3分)答案13第二段中连用了几个“即使”,有什么作用?(4分)答:_答案再三让步,证明诡辩均不成立,充分说明卫队开枪是故意要杀害革命群众。14本文的选材与为了忘却的记念有何不同?为什么?(6分)答:_答案本文主要写作者在现场的见闻,表白自己心理,作者要以此来揭露真相,驳斥“流言”。而为了忘却的记念主要通过悲痛地追忆与烈士们生前的交往,将记叙、抒情、议论,完美结合,记叙烈士为了真理和民族的解放奋不顾身的斗争片段。抒发了对烈士的无比怀念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