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41681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你打开一扇门 第一部分: 1给加粗字注音。(4分) 诠释()广袤()跌宕()真谛() 2画出有错别字的词语,并订正写错的字。(3分) 憧憬徘徊唯幕遮掩危言耸听崇山俊岭热泪沾巾 五光十色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为你打开一扇门。(门: )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个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世界: 世界: ) (3)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走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 (你: ) (4)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敲门砖: ) 4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用

2、“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人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B为你打开一扇门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描绘文学的魅力,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对文学的理解,以情感人。两部分相辅相成,相互映衬。 C文学部分运用了拟人和对话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人格化,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这句话赞颂了文学的神奇和圣洁,说明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 5你认为衔接最顺当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

3、所长: 。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第二部分: (一)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

4、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憧憬: 裨益: 潜移默化:

5、高智商的野蛮人: 7、本段文字共13句话,简要地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按四点内容用“|”划分层次。(3分) 8、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全文的中心句。(3分) 9、作者说:“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感情的结晶。”请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举出一两个实例。(4分)(二) 村 校 老教师拿出他的“下水”作文给我看,告诉我,这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他佩服叶圣陶。 深夜投宿,结识一位山村教师,是种缘分。我累了,他很兴奋,说个没完,仿佛早巳储存了很多话,单等我来。 山里老是停电。他

6、没油漆的白板桌上,竖着两盏油灯,灯罩上遮着一张烤黄了的白纸。我来了精神,逐字逐句读他的文章,不时为文中的真诚所感动,不时停下来望望他。他屈身桌旁,很羞怯,我刚看他,他就双手交又,慌忙退身,好像吃了一惊。 这样的文章,是永远也不会发表的吧。这是一位山村教师的自传,专写自己心灵的秘密。 我知道了,他18岁就拴在这个山腰,一直是复式教学,有近40年的教龄了。山那边是家,按山里人的说法,“才”40里。就不要求调动吗?文章里没有这方面情绪的流露。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信仰,简直近乎宗教,这常常使我们这些世俗观念很重的人惭愧。 有史以来,山里没出过一名大学生,但是,凡从他门下出去的学生,都学会了生

7、活的本领。文章中,他作自我批评,说自己“水平低”,“争取在退休之前培养出个把能上重点中学、大学的”。我说,教会孩子们生活的本领,也是教育的成功。 “不行啊!”他瞪着善良的眼睛说,“人家现在强调升学率,你教了一辈子,没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被人看不起。” “出不了大学生,”我说,“你一个人能负责吗?再说,真是你水平低,真是山里的娃娃智力低吗?” 旅途中的觉睡得很惬意。一觉醒来,周身舒畅。老教师已生起火,正挽着袖子一只手在和面,一只手在瓷盆里翻搅。 一个男生挑水进来,顿时带入一股寒气。这是水桶里清澈得发蓝的泉水冒出来的。全体学生都来了,望着我,抿嘴笑。老教师正要介绍我,见一位学生拉抽屉,取出一块旗子样

8、的红绸,便匆匆搓掉手上的面块,跟着他出去。我莫名其妙也出了屋。 他们在升旗! 一个后脑勺很凸的学生,缓缓地拉着绳索;已晒得发白的国旗,摩擦着山风,顺着一株无枝无杈的白杨,徐徐上升。六个学生,连同他们的老师,目光追随着旗子。等旗定在上端,学生们行了少先队队礼;老教师双手贴着裤缝,努力挺直自己再也直不起来的腰。 国旗飘起来了,浸在朝晖里。“旗杆”上的绿叶瑟瑟抖动。前山是白蒙蒙、金闪闪的一片。后山尖顶抹着铜色的亮光,山势阴阳分明。 太阳还在山那边。 我奇怪树能当旗杆,问了老教师。他告诉我:“本来是当旗杆伐的,但埋到土里后哈哈,我们这里,插根铁棍儿也能成活。” “你们每天升旗?” “每天。” 10、本

9、文采用的是第 人称的写法。(2分) 11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其语言标志是 、 、 等。(3分) 12第5段中加点的“拴”字的含义是()(2分) A.老教师被村校拉住不放 B山里的农民不让老教师离开 C老教师没办法离开山区 D老教师把自己系在山区教育事业上 13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区土地肥沃。 B表现老教师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 C表现老教师的乐观开朗。 D写出老教师的风趣幽默。 14文章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表现了老教师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A、培养人才壮心不已。 B为人谦虚严于责己。 C紧跟形势追求升学率。 D为人谦虚但不片面追求升学率。 15第5段中“才

10、”如何解释?(2分) 16根据以上描写能概括出老教师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分) A质朴,善良,虚心,无私奉献。 B质朴,勤劳,自卑,有些迂腐。 C质朴,认真,虔诚,不怕辛苦。 D质朴,谦虚,认真,献身教育事业。 17文章第一句话表现了老教师 的工作态度。(2分)(三) 改变人生的批注 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生性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串都缺乏自信心。那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露丝布劳奇在班上布置作业。学生们阅读了杀死一只模仿鸟一文。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接着那篇小说的最后一章写续文。 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续篇有什么独到之处,

11、或者究竟老师布劳奇给的评分是多少。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而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错。” 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他说,“读了她的批注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在中学那年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她就是我所需要的。”达尔科夫说。 不久,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他的信心增加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后来,他竟从事起专业创作

12、,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收获的生活。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教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奇太太。他告诉她当时她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他对她说由于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他才得以能够将那种信念传递给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女人,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告诉布劳奇太太,他办公室里有一位年轻女子,勤奋好学,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她经常请求他的指点和帮助。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及时地向她伸出援

13、助之手,给她以帮助、鼓励。于是,他把布劳奇太太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子身上。 布劳奇太太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在那一时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他说。 “写得不错。” 虽只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 18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3分) 19布劳奇太太主要给了达尔科夫什么影响?(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20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安排上作用很大,这句话是: 。 (3分) 21画直线的句子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3分) 22第段中加点词“增加”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23第段中“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响”的作用是 。(2分) 24最后一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表达作是 。(4分)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