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读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04088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读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读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读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读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逃避自由介读自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学派以降,精神分析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人尤其是个人心理是构成社会的基础,研究社会必须首先研究个人的心理机制。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精神分析学派通过精神或心理分析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逃避自由一书就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自由所做的精彩阐释和解读。本书作者弗洛姆先生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在继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也对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做出了重大修正。这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二人的人性观有着显著的不同。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基本上是恒定不变的,即人性

2、本质上是受其各种生物欲望尤其是自我保存欲望和性欲望所支配的。弗洛姆则认为人性既有生物性的一面,也有社会文化性的一面。弗洛姆认为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除了自我保存的欲望外,还有逃避孤独的欲望。作者写道:“感到完全孤独与孤立会导致精神崩溃,恰如肉体饥饿会导致死亡。”在弗洛姆看来,自由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自由增强了单个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自由也割断了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纽带,使每个个体的孤立感和孤独感空前强烈。作者将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称为“自由的重负”,当这种重负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选择逃避自由。弗洛姆区分了两种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前者是指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后者是指积极的运用自

3、由去发展自己,充分的实现自我的完整人格。人类自由的历史首先起源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弗洛姆将这种个人日益从各种纽带中脱颖而出的过程称之为“个体化”的过程。“个体化”的过程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个人的力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单个个体独自面对世界时的孤独感也日益加深。前一方面表明伴随着“个体化”的过程,个人的消极自由不断增大;后一方面则表明个人消极自由增大的同时,积极自由并没有同步增长。割断了与世界的纽带,却又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摆脱了束缚,随之增加的不确定感和孤独感却又常常使人无法承受“个体化”的过程使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自由越来越成为一种不能承受的重负。造成的结果便是人们疯狂的

4、逃避自由,从而摆脱自由带来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弗洛姆的上述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产生的心理原因。当人消极地从与世界的天然联系中摆脱出来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也开始产生。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纽带和世界重新发生联系。这种新的纽带便是宗教。到中世纪,甚至整个欧洲都被基督教化了。在中世纪,人们固然要忍受更多的饥饿、寒冷和病痛,但每个人自降生以始,便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了一个固定而确切的位置,今生和来世都有被预定好的命运,不会感到孤独和不安全。弗洛姆该书的一个特别出彩之处便是他对纳粹心理学的分析。弗洛姆将希特勒的性格、理论以及纳粹制度归结为“权威主义性格”的一种

5、极端表现形式。弗洛姆解释道:“权威主义性格的本质就是同时具有施虐和受虐冲动。施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拥有控制另一个人的无限权力,其中多少夹杂着破坏欲;受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把自己完全消解在一个强大权力中,借此分享他的力量与荣耀。施虐和受虐倾向的原因都在于个人无法忍受孤立,需要借共生关系来克服这种孤独。”说到底,作者认为纳粹制度的原因依然在于获得了消极自由的人无法积极地运用这一自由,从而通过施虐和受虐来逃避自由所带来的孤独。弗洛姆对纳粹的这一心理分析,在战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很大争议。弗洛姆将人类目前为止的历史过程归结为“个体化”的过程,并通过分析“个体化”过程中自由的两个侧面,将诸多历史事件归因于人

6、的心理问题,即逃避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作者认为这种孤独感是我们积极自由滞后造成的,如果通过改进社会条件能使得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同步增长,那么人类的很多社会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因为积极自由要求我们自发的通过劳动和爱,将独立的、自我充分发展的个体重新和世界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自由扩大的过程并非恶性循环,人们可以自由但并不孤独,有批判精神但并不疑虑重重,独立但又是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该如何改进我们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积极自由呢?作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发展一种真正的民主,因为“只有在高度发展的民主社会里,自由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姆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体现在本书中便是作者将自由问题归结为一个心理问题,进而探讨自由的心理机制;作为人文主义的大师,弗洛姆也受到马克思学说的重大影响,体现在本书中便是作者在进行心理分析时非常注重其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性因素以及主张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从而实现积极自由。弗洛姆的积极自由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也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但是弗洛姆所主张的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设想,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案。不过,这并不影响弗洛姆整个社会理论体系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尤其是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热忱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的社会憧憬将给我们以永远的激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