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040821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弗罗姆的“人性异化”及其理论局限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三种主要因素影响着弗罗姆的人本主义思想: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人的处境;二是弗罗姆个人的独特经历;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弗罗姆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结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其对人性异化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对于我们了解与研究当代世界

2、特别是资本主义关系下的人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求与评析。一弗罗姆自1941年发表了第一部著作对自由的恐惧,较为全面的阐释了他的哲学的基本思想,其后,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如自为的人(1947)、健全的社会(1955)爱的艺术(1956)、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希望的革命(1968)、占有还是生存(1976)等等,这些著作思考和探索的主题之一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分析以及对人的人道化的不同方案的设计。弗罗姆认为,人类有着共同的人性,而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标准便是看这个社会是否使人按人性的特性与规律去充分发展,能否为人类生存问题找到一个完善的答案。他说

3、:“一切生命的本质在于维护和肯定自己的生存。”“一切有机物都有维持自身存在的内在倾向。”弗罗姆把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看作最原始、最基本的人性,它包括、喝、性欲等各种生理需求。任何一个人或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就是人的这一内在特性,满足人这一方面的本性。他又认为,本能的满足并不使人感到幸福,也不足以使人变得健全。人由于具有理智,即具有透过感觉知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能力,所以人是唯一发现自己存在问题的动物,他不得不去解决这一生存问题,这是无法逃避的。“人类动力的阿基米德点存在于人类境遇的独特性之中,要认识人的精神,就必须通过分析那些源于生存状况的人类需要为基础。”弗罗姆通过对人类生存基本状况的分析,

4、揭示了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他称之为“生存的二律背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与死的二律背反:一个人的诞生是偶然的,而死亡是必然的,死与升生总是对立而不能并存的,人既然降生在世界上,就有自我保存与渴求生的欲望,而同时他不得不正视死亡这一最终结局。2灵与肉的二律背反:人是有肉体与心灵组成的实体,一方面,人随时得满足形而下的肉体的需求与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理智又要求对这种需求与冲动加以一定限制。于是,人不得不在思维、生活过程及自己的感情行为中面对“灵与肉的二律背反”。3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二律背反:虽然每个人都赋有人类所具有的所有潜能,但生命是短暂的,即使在最有利的环境下也不能

5、完全实现这些潜能。只有在个人生命与整个人类生命同样长久的情况下,他才能参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但这又是不可能的。4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二律背反:人从母体诞生后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个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增强了自我实力,使人趋于自由;另一方面又切断了他与周围环境缔结的原始纽带,失去了安全感、相互感,滋生了孤独感。人成长的客观必然使人无法摆脱孤独。弗罗姆认为,人虽然处于这种境遇之中,但决不甘于生活于内在矛盾中,“人必然去寻求生存矛盾的更好解决办法,寻求与自然、他人以及自身相统一的更高形式,正是这种必然性成了人的一切精神力量的源泉,它们产生了人所有的情欲、感受与焦虑。”那么,这些由人类生存矛盾

6、所衍生的需要和情欲又是什么呢?弗罗姆对此作了详尽的列举,包括爱的需要,超越性、生存根基、自我意识、生存目标以及献身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超越”和“关联”的需要。所谓对“超越”的需要,弗罗姆是指人渴望超越被动,“二律背反”的生存状态,进入一个自由自觉的王国,人对超越的追求,正是爱、艺术、宗教以及物质生产的源泉之一。实现超越还有一个途径,即毁灭。创造与毁灭都是对超越性需求的回答,当创造意志得不到实现时,毁灭意志就会抬头,创造需求的满足产生幸福,毁灭需要的满足导致毁灭者自身的痛苦。所谓对“关联”的需求,弗罗姆指的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一种联系,即同他人结合起来的需求。人与人的结合有三种途径:一是臣服于比

7、自己强大的个人、团体或上帝等从而与世界成为一体,通过成为比他强大的某人或某物的衣依附而体验到与他所屈从的对象的同一性,从而克服他的生存的分离性,这种形式以放弃自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为条件,弗罗姆称之为“被虐待狂倾向”或“屈从共生性融合”;二是通过主宰世界使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使自己与世界成为一体,这种形式力图通过压迫别人,使别人与自己一致来寻求安全感,弗罗姆称之为“虐待狂倾向”;只有第三种途径既能满足人与世界成一体的需求,同时由不失去个人的完整性与独立意识,这就是“自发性的活动”,即通过自我的创造性的字哦渔火的,人将自身与世界结为一体。自发性的活动的最主要成分是爱,爱作为一种共享与参与的体验,使

8、人的内心活动充分展现出来,在爱的行动中,我与万物合一,但我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只有超越分离与结合之间的两极性,爱才能得以诞生和再生。人的自我保存的原始欲求以及对“超越”、“关联”的等种种人性所持有的需求,都是弗罗姆所找到的真正自我,即人的本性特征。他强调,考察一个社会的健康状况,就要看人的这些需求所得到满足的程度。是否符合人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人性是弗罗姆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二弗罗姆基于以上对人性的基本观点,对资本主义的“人性异化”作了深刻的批判。这里所谓的“异化”是指一种体验方式,“它主要是人作为同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敏感地体验世界和自己。”在异化的状况下,“人不是以自己是自

9、己力量和自身丰富性的积极承担者来体验自己,而是自己依赖于自己之外的力量这种无力的物,他把生活的实质投射到这种物上。”由此看出,弗罗姆所说的异化是人的一种体验,是精神和心理过程,这种体验使个体失去了生存的主动性,由此主体不再感觉到自己与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弗罗姆认为,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精神领域,人性的异化表现在理性、伦理和宗教等方面。弗罗姆首先在理智和理性方面作了区分。理智是生物为了生存需要所进行的思想;理性是人类在解释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理智是生存斗争;而理性是精神的发展。弗罗姆认为,现

10、代人的困境在于过分发展了理智而忽略了理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精神冲突。就理性而言,人们的愚昧似乎与日常生活的伦理观与理性是不可分的,伦理行为以理性所持有的价值判断能力为基础,理性的运用以自我存在为条件,伦理的判断与行为也是如此。而当一个人成为一部自动机器时,其伦理观就丧失了发展爱和理性的生命原则;当原则变成了一致性,人到了只能服从的程度时,他就不能听到自己良心的呼唤,更不可能按照良心去办事了。由此,人对生活的态度是冷淡的、表面的、机械的,对他人的态度是抽象的、理智的、没有任何深情的眷恋。关于宗教,弗罗姆所关注的是从广义上作为生存目标和献身对象的宗教,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也是一种宗教,他认为,当

11、代社会的宗教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世俗化的文化,人们不再去认识和关切人的生存的基本问题,不再考虑生活的意义及其答案,原本犹太教和基督教意义中的待人规则已完全被水火不相容的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所取代。上帝已成了难以接近的老板,人们开始“兜售”宗教,而祈祷上帝也是为了生意的成功,神圣的宗教精神就此潜隐。在社会关系领域,人性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自己关系的异化。社会共同体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使国家成为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现象。人把国家视为他自己的社会情感的体现而屈从和崇拜这一异己的权力,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发生了错位。人和人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异化了,它变成了一种两个抽象物、两个活的机器

12、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人与人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相互利用的需要才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被看作一种商品,人们都视其价值大小而决定人际关系,利己主义原则支配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这样的人际关系几乎找不到什么爱和神圣,只是一些表面的友好,而实质只是疏远、冷漠和一种不易觉察的不信任。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问题,弗罗姆有着大量的描述,他将之描述为“市场倾向”的关系,在市场倾向中,人类觉得自己是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物品而非人类精神的承担者,他的目标只是在市场上成功的卖出一个好的价钱,他的自我感觉不是来自精神以及爱和思想,而是来自他的社会经济活动,人性扭曲成了“商品销售型”的社会性格,人成了一种在社会制度有一定职能的

13、抽象物,这一抽象物与他真实的本性相异化,这种异化使人失去许多尊严感和所有的自我意识,失去了自我而沦丧为物。以上是弗罗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的一个扫描,弗罗姆从深刻的精神维度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合理的、畸形的、人性严重异化的病态社会。三弗罗姆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在吸取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弗洛伊德等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多层次的人性理论,他高度重视人性,把是否符合人性看成衡量社会是否健全的标志,并试图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来揭示人性的各个层次,展现人性的丰富内容。弗罗姆将人性看成由肉体的本能需要和超越动物性范围的其他方面的需要两个层次组成的,并认为后

14、者才是真正更高层次、更本质的人性内容;同时,他由承认人的本质“是在历史中并且只能在历史中才能确定”,认为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由受遗传和气质上的条件的影响,从而肯定了人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受后天的个人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当然也是合理的。另外,弗罗姆对人的境遇的分析,从心理学角度看,也的确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的。必须指出,弗罗姆对人性的描述,大体上还是以生物和心理因素为根本,对社会历史、经济、阶级以及文化对人性的影响方面,他很少给出具体解释,弗罗姆除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分析作了一般肯定之外,并没有真正深入的从人们的以声茶馆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方面对人性作出具体规定,因此,

15、从本质上说,弗罗姆关于人性的理论仍未超越以生物学、心理学分析为基础的抽象人性论。弗罗姆对资本主义人性异化的批判,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视角,他不仅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创造性与主体作用逐步丧失,变成了一个完全受支配的“经济原子”,而且还看到了消费过程中,人们受金钱和商品的支配,把消费变成了“失去真实自我的虚幻活动”,他不仅看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己主义的相互利用关系,而且看到了人与自己关系中的那种“市场倾向”和人格的商品化。另外,弗罗姆还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道德和宗教的反人性本质/弗罗姆同时急切的希望看到消除异化,建立起一

16、个健全的社会,恢复人的人性本质、自主性、创造性和真正的人际之爱,这使弗罗姆的学说充满了乐观的人本主义精神。然而,由于弗罗姆对人性的分析没有把握住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条件这一关键,而是更多的强调异化的心理根源,没能从阶级根源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一社会根源去寻找,认为“人之所以沦为努力,不是由于被资本家所奴役,而是人(包括工人和资本家)被他们自己的物质和环境所奴役。”由此,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对商品经济持敌视的态度。这就使弗罗姆的异化论舍本逐末,不是把产生异化的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作为批判的主要对象,而仅仅从抽象的超越阶级的人道主义出发,主张一种道德伦理式的“思想和心灵的整体化革命”,这样其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也就找不到消除这个社会人性异化的正确途径。弗罗姆认为,要消除异化,只有用精神分析方法激发人的自我意识,使人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是自己行动的主宰者,建立一个人道主义的公有制社会,才能恢复人性。这些既是他的社会哲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