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03842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辛弃疾豪迈的牢骚八百多年前,南宋的一个小村庄,一个老人在新落成的庄园里享受着平静恬淡的幸福生活。他的庄园“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决决,居然衍十弓”。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林木葱笼,环境清幽。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刚刚酿成,岂不正好惬意地一醉方休吗?秋天西风。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对扑打者采取保护的、关心的态度,

2、不让他人干扰。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他的邻居是一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优闲自得,老年夫妻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一派和协、温暖、惬意的的幸福生活。这家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不能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

3、可知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偶尔出游,在山道中夜行,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柳边飞鞚,露湿征衣

4、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如果,他本就是一个散淡的人,那么这种生活简直就是神仙中的生活,不知有多少的中国文人始终都在做着这样的梦,向往着这样的境界。可是,他不是一个做着田园美梦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冲天理想的斗士,一个有着如火燃烧般激情的将军,一个立志要收复河山驱逐外辱的政治家。每当我读到辛弃疾在江西上饶所写的这几首清平乐的词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委屈和愤懑郁结在心。因为我的的确确的不想把辛弃疾当成一个词人,哪怕作为词人的辛弃疾比作为政治家的辛弃疾要成功的多,风光得多,我还是固执的觉得辛弃疾应该是一个政治家,是那种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政

5、治家。尽管他的仕途坎坷成就了他的一代词风,可是我宁愿倒过来,宁愿看不到这些占满血泪的好词,而还给他一个顺心随愿的仕途,这样也许会减轻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愤懑不平、凄苦创痛,这样对他的有生之年也许才公平些。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词章带给后世的往往是清新和美好,可是读着这些词我能够感觉到作者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和无奈。就象一只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他没有了仰天长啸威震森林的天地,即使他满足于眼前的食物,可是他的野性的天性却得不到释放,那总是一种悲剧。于是,在辛弃疾的词中便同时也有了那种黑暗和荒芜的意象。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在久已无人

6、居住的破屋“王氏庵”里,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起。(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使他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同时,也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

7、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他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一来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辛弃疾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而且其中不少都极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不让他带兵打仗却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

8、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同时,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在他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嫉妒遭人弹劾被罢官回家,到了关键的时候有蜻蜓点水的用起来,随后又被闲置在一边,一腔抱负,满腹才华就这样游离在政治舞台的边缘上,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

9、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不想把他当成一个词人来看待,但是读辛弃疾却无论如何又不能绕开他的词。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可是他的英雄的豪壮却始终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在他的词中,如“将军

10、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

11、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怵目惊心。“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这种无奈几乎贯穿了辛弃疾的整整后半生。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

12、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还有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他爱憎分明,是非明辨,快人快语。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13、。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他厌恶他们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千年调)不平他们的得意:“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我们来看看他的几首词作:“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阮郎归)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

14、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如今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样,无人问津,“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今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吧?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

15、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锫断拢碇榈巍蛭峥纾裨伪獭砦枨乙椒镉埃聘枘灿懔:薮酥小缥锉疚峒遥裎汀!保堵?题冷泉亭)作者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官,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话说得平淡、含蓄,“恨

16、”却是很深沉的。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莫折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设宴饯别,期望郑厚卿到任后能振兴文化,发展经济,富国益民,大展经纶,从而赢得百姓的歌颂和朝廷的重视;作者力主抗金,并提出了一整套抗金的方针和具体措施,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虽蒿目时艰,但又一筹莫展。国家的现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闲愁”云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