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2603203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 负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第23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3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初步感知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2年1月21

2、日20时2012年1月22日20时)。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明确: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 ,最低气温是零下27 ;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 12 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2)0 表示什么意思?明确:0 表示天气很冷;0 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0 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3)3 和3 各表示什么意思?明确:3 表示零下三摄氏度,3 表示零上三摄氏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先找0 ,往下数三格表示3 ,往上数三格表示3 。小结:比0 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 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

3、下正号可省略不写。2认识正、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明确: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2)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举例: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明确: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

4、;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4)0是什么数呢?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18 温度低。第2题:7读作负七;2.5读作二点五;读作正五分之四;0读作零;5.2读作负五点二;读作负三分之一;41读作正四十一。正数:2.5,41负数:7,5.2,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3题。第1题:126或126150第2题:2时8时第3题:(1)5或58(2)1.5或1.53(3)3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负数?2如何读、写正数和负数?3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表示什么意义?板书

5、设计负数的认识例1城市北京哈尔滨上海武汉长沙海口最高气温/41942323最低气温/122713020例2(1)正数:3、500、4.7、(2)负数:3、500、4.7、(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反思负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温度、电梯、海拔高度、营业情况、风向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

6、】唱歌比赛4位评委通过打分决定选手是否进决赛。规定满分10分,把6分记为0分,超过的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如果总分达到25分可以晋级。5号选手小明得分情况如下:一号评委2分,二号评委0分,三号评委1分,四号评委3分。小明的最后总分是多少?能否晋级?分析:2分相当于628(分),0分相当于6分,1分相当于615(分),3分相当于639(分),总分是(8659)分,然后和25分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解答:(62)(60)(61)(63)865928(分)2825答:小明的最后总分是28分,可以晋级。相关知识阅读负数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

7、运算法则。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刘徽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材第5页例3)教学目标1经历

8、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和0的排列规律,逐步构建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示例:直尺上越往右,右边的数字越大。直尺上的数除了0以外,都是正数。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一样大。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已经知道,可以把0和正数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出

9、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负数也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明确: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3)独立画图,交流反馈。你是怎么画的?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课件演示画法,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1)在直线

10、上表示负数。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和1.5。集体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明确:1.5 m表示向西走1.5 m;1.5在1和2之间。(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该如何运动?观察1.5和1.5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明确: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1.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1.5个单位长度;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5)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明确: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

11、数;从左往右,数逐渐增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一”第4、7题。第4题:74136第7题:向西走4 m;这时他距离出发点1 m。在直线上“1”处,画图略。四、课堂小结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吗?板书设计在直线上表示数负数0正数教学反思1认识数轴是本课的难点,巧妙地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并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数轴。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2本课教学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

12、,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往东走往西走),引导学生用正、负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资料参考典型例题准备【例题】在数轴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有一只青蛙此时在7 m处,它向东进行了三次跳远,第一次向东跳了3 m,第二次向东跳了3 m,第三次又向东跳了5 m。青蛙每次的位置分别是()A10 m处、13 m处、18 m处B4 m处、1 m处、4 m处C3 m处、0 m处、5 m处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向东跳记为

13、正,则向西跳就记为负,由此得出7 m是在西边7 m处,第一次向东跳了3 m,在西边734(m),记作4 m;第二次向东跳了3 m,在西边431(m),记作1 m;第三次又向东跳了5 m,在东边514(m),记作4 m。如图所示:答案:B相关知识阅读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向右1个单位长度),2(向右2个单位长度),3(向右3个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向左1个单位长度),2(向左2个单位长度),3(向左3个单位长度)在数轴上,除了数0要用原点表示外,要表示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根据这个数的正负号确定它所在数轴的哪一边(通常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再在相应的方向上确定它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然后画上相应的点。4r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