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598353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一、教育教学原则1、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受困难。2、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3、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施之谓孙(逊)”,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顺序。顺序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如果“杂施而

2、不孙(逊)”,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不遢等”。4、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5、长善就失原则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里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认识到它的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

3、,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亦”。所以,学记揭示了学生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6、启发性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就会以为学习为苦差事,甚至怨恨,并很快把所学的东西丢的一干二净。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导而佛牵”,教师引导,但又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又不给现成的答案。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算懂得教

4、学的教师。7、藏息相辅原则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是说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可亲可爱,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二、教学方法学记对一些教学方法也有精当的阐述。1、讲解法 它提出:“约而达”(语言简约意思通达),“微而藏”(义理微妙而说的精善),“罕譬而喻”(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2、问答法 教师的提问应先简易,后难坚,要循着问题的内在逻辑。而答问则应随着其所问,有针对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3、练习法 如学诗须多读吟唱,学乐则须多操琴拨弦,学礼则多按规矩去

5、做。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需要有规范,并且应逐步地进行。三、对教师的要求学记十分尊师。在学记中说:“三王四代唯其师。”为什么夏商周都要重视择师呢?首先,社会上每个人,从君到民都是教师教出来的,尤其是以教育为治术就离不开好的老师。所以要能够“师严”-尊师,“师严而后道尊,道尊而后民敬学”。社会要尊师,君主应当带头。当人成为教师时,君主不就不能以臣下之礼待之。其次,学记以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把为师,为长,为君看作一个逻辑过程,使为师实际上成为为君的一种素质,一项使命,就使尊师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取得了一致。教师的作用既然如此重

6、要,学记也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如上述种种教学原则与方法,此外,它还概括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即“教学相长”。它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引尚书.说命说:”学学半。“但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有人望文生义,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就将其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有本义与引申意义之分,但无论如何”教学相长”的概括毕竟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