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97864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试题10套.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教育学试题(十四)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1( A )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A学记 B论语 C童蒙须知 D小学2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3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

2、诺(Cletourneau)是( B )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5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 )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6“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D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7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 A )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8(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3、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10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B )。 A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初等教育 D普及教育 11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B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12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B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1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B)。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14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C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1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4、( A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16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B )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孔子 C王夫之 D孟子17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 C )。A教学文件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学指南18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 A )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19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A 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5、是( A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21.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 B )。A模拟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场景再现22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B ) 。A凯洛夫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2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A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24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C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25教学过程始终具有( A )。 A教育性 B生产性 C间接性 D引导性 26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 C )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2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6、教育是班主任工作( A )。A首要工作 B核心工作 C重要工作 D基本工作28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是教师通过( B )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A评课 B说课 C听课 D讲课2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 B )。 A基本环节 B第一环节 C中心环节 D最后环节 30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 D )提出的。 A马卡连柯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巴班斯基 3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32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C )两个部分组成。A考查与测验 B测验与考试 C考查与考试 D口

7、试与笔试33“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C )。 A榜样 B修养 C陶冶 D锻炼 34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 D )。 A基础作用 B决定作用 C制约作用 D主导作用3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C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36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C )。 A影响作用 B制约作用 C导向作用 D积极作用 37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D )。 A集体主义品质 B爱国主义品质 C共产主义品质 D道德品质 38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

8、( C ),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A道德意志 B道德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39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A )。 A自我教育能力 B自我评价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自我认识能力 4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C )。A为了一切学生 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D为了每个学生二、判断(每小题1分,11515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1939年,凯洛夫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现代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 ( )3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要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 )4学科设置是教学

9、计划的中心问题。 (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6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和伦理学范畴的德育是有区别的。 ( )7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 )8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 )9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 )10“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 )1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一个国家办学的结构。 ( )12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13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看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 )1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10、)15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 )三、简答:(第1小题6分、第2、3、4小题各5分,共21分)1、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2分)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分)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做到因材施教。2、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分)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1分)教育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3简述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完成任务。(1分)内容正确、充实

11、,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1分)结构合理,充满机智。(1分)媒体有效,方法适当。(1分)语言科学而艺术,板书有序,科学合理。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在联系各方面教育力量中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2分)班主任在班集体形成中具有组织和领导作用。(1分)在教师完满人格形成的积淀作用。(1分)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四、论述:(每题12分,21224分)1、试析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高尚的师德(3分):A教师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上;(1分) B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1分)C教师的师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1分) 现代人的素质

12、(2分) 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分):具有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2、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要求: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简述本命题的含义: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实现着共同的教学目标。(3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它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起关键性的作用。(3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指的是学生是教学过程学习任务的承担者,从教学认识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进行和落实。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要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变化的结果上。(3分)贯彻这一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