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975512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册语文期终复习(第五单元测试)班级_姓名_号次_一古诗文默写(16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2、,形成鲜明对比。(6)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4分)1、落英缤纷(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2、渔人甚异之 ( 对感到惊奇) 3、讲信修睦 (诚信 )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5、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感叹、惋惜) 8、便扶向路( 从前的、旧的) 9、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10、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 )11、 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1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鰥”老而无妻的人) 13、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14、予谓菊,花之

3、隐逸者也(隐居的人) 1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1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楚明白)17、亭亭净植 ( 立) 1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门)(理想社会)19、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20、 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1、 如有所语( 说话)22、 诎右臂支船 ( 通“屈”,弯曲)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2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3.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

4、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4.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小舟。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 6.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东西)。四选择题。(10分)1、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B)。(2分)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D能以径寸之木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D)。(2分)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D)(2分)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

5、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乃不知有汉 见渔人,乃大惊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2分)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2分)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 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 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五、语段阅读(40分) (一) 桃花源记(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6、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7、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2)便要还家(通“邀”,邀请)(3)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4)处处志之(做标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的告诉了他们。(2)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起。3、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后遂无问津者一句;出自本文成语还有世外挑源、豁然开朗。(2分)4、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2分)不希望外人破坏

8、桃花源中安宁、和平、幸福的生活。5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着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有哪些令人向往的地方?(2分)优美的坏境;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人人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二)陋室铭(9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分)(1)有仙则名(出名) (2)草色入帘青(映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

9、鄙的人。(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公事文书使身体劳累。3、根据课文填空。(2分)陋室铭一文统领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整篇文章通过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 三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陋室不“陋”,结尾再用“何陋之有?”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突出了作者的美德。4、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分)答:引古贤名室作类比,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三)爱莲说(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可爱者甚蕃 (繁多) (2)濯清涟而不妖(洗) (3)不蔓不枝(长枝节) (4)陶后鲜有闻 (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

11、很多了。3、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四)大道之行也(9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12、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3)男有分(职业,职守) (4)选贤与能(通“举”,选拔)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3、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3分)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