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964803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各区模拟题小结物质变化1. 下列常见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牛奶变酸 C葡萄酿酒 D铁器生锈2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铁杵磨成针3.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瓷碗破碎 C.食物消化 D.煤气燃烧4下列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炼铁 B葡萄酿酒 C海水晒盐 D海水制镁健康环保1.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

2、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2泉城济南,山青水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严禁麦收后焚烧小麦秸秆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欢度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3.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霉变大米清洗后食用 B水产品经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 C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排风扇 D洗净的铁锅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2 6 +82 8 + 112 8 8+17A B

3、C D 2 8 +101.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2.下列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中,最易形成阳离子的是实验基本操作A熄灭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1. 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C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综合类1下列是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C电熨斗通电放出

4、的热量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2.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农业上可用铁桶来盛放硫酸铜溶液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吃桔子等酸性食品 D利用洗洁精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都属于有机物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则X 的化学式及NaClO中

5、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A.NaCl,+1 B.H2,+3 C.HCl,+1 D. NaCl,1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使用燃煤脱硫技术能有效的防止酸雨的形成B月饼易氧化变质,建议密封包装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吸氧和吸水剂 C工业常用铁桶储运氢氧化钠溶液 D被动吸烟对人体无害6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 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混合后分字数目减少D“酒香不怕

6、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离子相互交换生成新的化合物 B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溶液的pH C在化学变化tp元素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D利用木炭燃烧消耗掉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来间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8.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B.健身器材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C.在农业生产中将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D.在室内点煤炉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煤气中毒推理类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CO2,在O2

7、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都含碳元素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6.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

8、)溶解黄金的情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王水”溶解黄金的化学方程式为:Au + HNO3 + xHCl = HAuCl4 + NO + 2H2O 。其中,x的数值和四氯合金酸(HAuCl4 )中金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A.2,+7 B.4,+6 C.4,+3 D. 4,-3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钠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钠与酸反应能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9、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属于金属元素6.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为 A.FeS B.Fe2S3 C.FeO D.FeS2微观示意图1.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一定条件(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物中共涉及到2种分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该反应属于置

10、换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7.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未发生改变C.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7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B用AgNO3溶液鉴别H2中混入的少量HCl杂质 C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

11、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8.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地是( )A.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B.用水区分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固体C.用稀硫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D.用硝酸银溶液除去氢气中混有的HCl杂质8.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溶液 B用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D用酚酞试液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9.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B.为检验Ca

12、O中是否含有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C.用稀H2SO4可鉴别NaOH、K2CO3、BaCl2三种白色固体D.为除去炭粉中的CuO,可将其在空气中灼烧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稀盐酸溶液鉴别烧碱溶液和苏打水 B用燃烧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C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绒和棉线 D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海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8下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O2 BC6H12O6是有机物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物质鉴别1. 有一瓶无色液体X,分成等

13、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硝酸铵溶液、硫酸铜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无色液体X是下列各项中的加入物质稀盐酸硝酸铵溶液硫酸铜溶液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刺激性气体出现蓝色沉淀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8下表记录了物质X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物质X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 ANaCl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7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石灰石和稀盐酸 镁和稀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生石灰和水 NH4NO3和水A B C D 9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实验员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向水中加入固体,测定前后液体的PH固体不溶解,液体PH没有变化向盐酸中加入固体,测定前后溶液的PH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向高温状态下的固体通入纯净CO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A铁粉 B氧化铜 C氢氧化镁 D碳酸钙6.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B.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可证明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