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960813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教学设计(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 法:引导发现法。学 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课时:2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二、自主学习自学提示,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1)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指名汇报。(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反馈交流1、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

3、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4)四、精讲点拨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

4、格式及方法。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五、 当堂训练(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3)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4) 板演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课堂小结: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熊是怎样购物的吗?然我

5、们再来回顾一下。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三、交流反馈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生:面包每个3元 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 花生每包7元 糖果每袋5元(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

6、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四、精讲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5、 当堂训练(1) 出示小黑板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50-45= 7+62=73+4= 69-7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

7、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4题。(3)合作交流完成练一练5、6题。课堂总结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买文具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

8、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 法:引导发现学 法:探究学习教学课时:2教具准备:口算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二、自主学习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三、反馈交流 解决问题。(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6+4 =3-2=10(元) =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

9、-105 表示的意思。 四、精讲点拨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5、 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五、当堂训练1、P6“试一试”。

10、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课堂小结: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板书设计: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6+4 =3-2 =10(元) =1(元)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买文具(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 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 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11、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 法:引导发现学 法:探究学习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二、自主学习1、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3、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4、明确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

12、问题。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4、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四、精讲点拨1、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2、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 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 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3、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4、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5、 当堂训练 课后练习3题、第4题,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讨论

13、。课堂小结:强化对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板书设计: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课后反思:过 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课时:2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巩固1、口算 69 30+15 4262、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二、自主学习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