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960793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安全知识考试试题(一)(20092010)单项选择题:1. 精密仪器、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的灭火器是( C ) A 水 B 泡沫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干沙土2下列物质爆炸极限上限、下限相差最大的是( B )A 苯 B 氢气 C 甲醛 D 甲醇3灭火的紧急措施包括:(D)A 阻止火势扩展,首先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快速移走附近的可燃物。B 根据起火的原因及性质,采取妥当的措施扑灭火焰。C 火势较猛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器,并立即报火警,请求救援。D 以上3点都是。4电器设备及电线着火时应该立即(A)A 关闭总电源,再用灭火器熄灭已燃烧的电线及设备。B 用水灭火。C 打电话联

2、系火警。D 通知相关负责人。5灭火器的维护中错误的是(C)A 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并按时更换药剂。B 使用前必须检查喷嘴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用铁丝疏通后再使用,以免造成爆炸。C 使用后只需放回原处就可以了。D 灭火器应安放在固定明显的地方,不得随意挪动。6中毒的预防错误的一项是(B)A 对于能够产生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完成。B 应避免手与有毒物质直接接触,先洗手才可以在实验室里吃饭。C 采取有毒试样时,一定要事先做好预防工作。D 装有煤气管道的化验室,应经常注意检查管道和开关的严密性,避免漏气。7电击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B)A 电器设备完好、绝缘良好,并有良好的保护接地。B 操作

3、电器前必须先洗手。C 一切电源裸露部分都应有绝缘装置,如电线接头应裹以胶布。D 修理或安装电器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不允许带电工作。8 在以下物质中,( B )是易燃液体。A 硫酸 B 甲醛 C 润滑油 D 乙二醇9 以下物质中,易燃的固体是( A )。A 三聚甲醛 B 聚甲醛 C 岩棉 D 石灰10气瓶的材质常用( D )制成的圆柱形容器。A 铝合金 B 钢合金 C 铁合金 D 锰钢11 气瓶所漆的颜色代表气瓶内气体的种类,氧气瓶的颜色是( D )A 淡绿色 B 黑色 C 灰色 D 天蓝12气瓶所漆的颜色代表气瓶内气体的种类,氮气气瓶的颜色是( B )A 淡绿色 B 黑色 C 灰色 D 天

4、蓝13气瓶所漆的颜色代表气瓶内气体的种类,三氟化硼气瓶的颜色是( A )A 淡绿色 B 黑色 C 灰色 D 天蓝14、气瓶所漆的颜色代表气瓶内气体的种类,乙炔气瓶的颜色是( B )A 淡绿色 B 白色 C 灰色 D 天蓝15、工厂各级领导要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坚持( A )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群干结合”。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安全第一,综合治理C 生产第一,安全第二 16职工脱离操作岗位(休产假、病假、外出学习等)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重新进行( C )级安全教育。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一、二、三级17 车间内部岗位变动,要进行( C )安

5、全教育。A 厂级 B 车间级 C 班组级 D 所有18 未拆除易燃填料的塔内施工用火作业属于( D )级用火作业。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特级用火作业19危险源由( D )要素构成。A 潜在危险性 B 存在条件 C 触发因素 D 以上都是20库房内物品储存要分类、分堆。堆垛之间应当留出必要的通道,主要通道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 B )。A 1米 B 2米 C 3米 D 4米21剧毒物品要严格执行( A )制度。A “五双”管理 B 领导发放制度 C 班长发放制度 D 保管员发放制度 22剧毒物品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所以我厂剧毒品BF3发

6、放时,库管员和领用人至少有(C )人在场。A 2人 B 3人 C 4人 D只需得到领导同意23 入厂三级安全教育指( C )A 工厂级,科室级,车间级 B 工厂级,科室级,班组级C 工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D 科室级,班组级,车间级24 电焊机导线和接地线不得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接地线不得接在管道、机械设备和建筑物金属构架上,接地电阻应小于( A )欧姆。A 4 B 10 C 100 D 100025交流弧焊机变压器的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宜大于( C )米,当需要加长导线时,应相应增加导线的截面积。当导线通过道路时,必须架高或穿入防护管内埋设在地下。A 10 B 20 C 30 D

7、 4026气焊用氧气橡胶软管为( A )色,工作压力为1500kPa ;乙炔橡胶软管为( B )色,工作压力为300kPa ;氧气、乙炔橡胶软管禁止混用。A 红 B 黑 C 绿 D 蓝27( A )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易燃、易爆物品分别存放,且不得同车运输;不得在强烈日光下曝晒,不得用行车或吊车吊运。A 氧气 B 氮气 C 乙炔 D 氩气28起重机载荷越大安全系数越( C ),当起吊载荷接近满负荷时,要经过试吊检查无误后再起吊。A 小 B 不变 C 大 D 高29潜水泵泵体有可靠密封,在水中作业时不致于进水。潜水泵长时间在水中作业,对电动机的绝缘要求较( B ),要定期测定绝缘电阻。A

8、 低 B 高 C 小 D大30氩弧焊工人作业时受到放射线和强紫外线的危害(约为普通电弧焊的5-10倍)。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脱去( A ),清洗手脸和外露皮肤,消除毒害。A 工作服 B 帽子 C 工作鞋 D 眼镜31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 D )具。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A 2 B 3 C 4 D 532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B )米,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米,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A 1 B 1.5 C

9、2 D 2.533据统计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三违”造成的,所谓“三违” 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 B )。A 工作纪律 B 劳动纪律 C 工艺纪律 D 操作纪律34火灾致人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B )。A、烧死 B、窒息或中毒 C、被人践踏 D、高处坠落35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 ( D )。A、移植法 B、隔断法 C、控制法 D、抑制法36. 安全标志由( A )、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A、安全色 B、警告色 C、色标 D、标志色37安全标志分为: 禁止标志、 警告标志、 指令标志和( C )标志。A、警示 B、暗示 C、提示 D、标识38、静电的特点:电量

10、小、电压( C )、易发生放电产生火花。A、大 B、小 C、高 D、低39、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 A ) V五个等级。A、6 B、5 C、4 D、340、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含义为:红色表示禁止、停止(也表示防火)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 D );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A、提示 B、警示 C、提醒 D、警告、注意41、特种作业:是指( A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如电工、金属焊接和切割等)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特种作业作业的人员

11、统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司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起重工、制冷工、爆破工、金属焊接(气割) 工、煤矿井下瓦斯检验工、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船舶驾驶员及轮机操作员、建筑登高架设工以及其它符合特种作业定义的其他人员。A、容易 B、经常 C、很难 D、很少42、(B)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助燃物: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等) ;着火源:可燃物与助燃物产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温物体,它可以由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转换来的。A、爆炸 B、燃烧

12、 C、自燃 D、阴燃43、( C )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体积比) ,有下限与上限之分。A、爆炸 B、爆炸范围 C、爆炸极限 D、爆炸极限范围44、( B )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A、火警 B、火灾 C、火情 D、警报45、( A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它是评价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理化参数,该值越低表明可燃液体危险性越高。A、闪点 B、自燃点 C、熔点 D、凝固点46、根据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84的规定:厂内最高时速在保证安全、无限速标志的主干道为每小时( C )公里,其他道路为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