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958668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说课稿2篇【精品教案】 一、说教材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

2、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对课文提不起兴趣,或者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说方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第一,以诵读为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联想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第三,探究法。 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2、分步实施第一步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第二步诗歌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并背诵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 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 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 为了便于

4、学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第四步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 让学生自读,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小组讨论交流)。 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 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 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

5、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3、小结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4、作业设计背诵课文。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 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我的说课结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二、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

6、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学目标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

7、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工具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 (研究性)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人文性)4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及查询收集、归纳、协作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

8、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 我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处理”逐字逐句落实朗读,在分析中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发现问题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当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目标控制,否则将流于为提问而提问的形式。 四、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1.诵读法: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联想鉴别、协作探究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

9、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 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 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1.导入新课结合本单元几首诗歌,由复习旧知导入。 2.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知人论事”在文学作品类的教学中是必要的。 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 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3.诵读体味(教学重点的解决)先让学生自由朗诵。 要求学生谈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教师稍加点拨,答案不需标准,只要整体把握正确即可。 然后逐字逐句指导朗诵并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情和艺术上的“三美”,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 这种引导是循序渐进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鉴赏品评(教学难点的解决)物象意象-意境: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 5.知识巩固迁移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件进行复习,自学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并进行比较赏析。 7.板书设计(略)精品资料,你值得拥有!。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