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94813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策管理)财务管理第章投资决策原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投资决策原理教材习题解析一、思考题1答题要点:如果通过事后审计将赔偿责任引入投资项目的预测阶段,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由于赔偿责任的约束,一方面,进行投资预测的工作人员会不断地改进预测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更加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投资项目预测的准确度,从而持续提高投资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进行投资预测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项目预测时会更加谨慎,从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从消极的方面来说,由于赔偿责任的存在,进行预测的工作人员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可能故意低估一些风险比较大的项目的决策指标,从而使公司丧失投资效率最高的项目。另外,某一项目的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偏差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可能有环境变化

2、方面的原因,可能有投资实施阶段的原因,如果责任划分不清,会使进行投资项目预测的工作人员感到不公平,降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对投资项目造成不利影响。2答题要点:按照现金流量的发生时间,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被分为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初始现金流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投资前费用;(2)设备购置费用;(3)设备安装费用;(4)建筑工程费;(5)营运资金的垫支;(6)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扣除相关税金后的净收益;(7)不可预见费。营业现金流量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营业现金流入一般是指营业现金收入,营业现金流出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缴

3、纳的税金。终结现金流量主要包括:(1) 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指扣除了所需要上缴的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入);(2) 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3) 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投资决策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指标更合理的原因是:(1)非折现指标把不同时间点上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当作毫无差别的资金进行对比,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这是不科学的。而折现指标则把不同时间点收入或支出的现金按照统一的折现率折算到同一时间点上,使不同时期的现金具有可比性,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2)非折现指标中的投资回收期法只能反映投资的回收速度,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净现值的多少。同时,由于回收期没有考

4、虑时间价值因素,因而高估了投资的回收速度。(3)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等非折现指标对使用寿命不同、资金投入的时间和提供收益的时间不同的投资方案缺乏鉴别能力。而贴现指标法则可以通过净现值、报酬率和获利指数等指标,有时还可以通过净现值的年均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4)非折现指标中的平均报酬率、平均会计报酬率等指标,由于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实际上夸大了项目的盈利水平。而折现指标中的报酬率是以预计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后计算出的真实报酬率。(5)在运用投资回收期这一指标时,标准回收期是方案取舍的依据,但标准回收期一般都是以经验或主观判断为基础来确定的,缺乏客

5、观依据。而贴现指标中的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实际上都是以企业的资本成本为取舍依据的,任何企业的资本成本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因此,这一取舍标准符合客观实际。(6)管理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贴现指标的使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很少企业的财务人员能真正了解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真正含义,而今天,几乎所有大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都明白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贴现指标中的复杂计算变得非常容易,从而也加速了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推广。3答题要点:(1)折现现金流量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内含报酬率、获利指数、贴现的投资回收期等。(2)决策规则。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

6、: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时,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项目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采用内含报酬率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公司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选用内含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投资项目。获利指数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否则就拒绝。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采用获利指数超过1最多的投资项目。折现投资回收期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折

7、现回收期小于投资项目要求的标准回收期,则采纳;否则就拒绝。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采用折现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投资项目。(3)优缺点。净现值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净现值法的缺点是:净现值法并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是多少,而内含报酬率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内含报酬率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概念也易于理解。但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每年NCF不相等的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得出。获利指数可以看成1元的原始投资渴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获利指数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

8、值,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由于获利指数是用相对数来表示,所以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获利指数法的缺点是:获利指数只代表获得收益的能力而不代表实际可能获得的财富,它忽略了互斥项目之间投资规模上的差异,所以在多个互斥项目的选择中,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答案。折现投资回收期相对于投资回收期指标,它考虑了时间价值的因素,但是在标准投资期的选择上同样比较主观,同样没有考虑初始投资收回后以后年度的现金流量。4答题要点:“对于所有的投资项目,只使用净现值指标进行分析就可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一方面,净现值决策优于其他规则是有限制条件的,是在没有资本限额的条件下。另一方面,即使在没

9、有资本限额的情况下,只用净现值决策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净现值指标有其自身的缺陷,净现值法并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是多少,而内含报酬率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另外,由于净现值指标是一个绝对值,如果企业还有其他的投资项目,在进行不同投资项目决策时,可能更注重投资效率,这时,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则由于是相对值指标,更利于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方案之间的比较。二、练习题1解:(1)PPA=2(年);PPB=2+13003000243(年)若MS公司要求的项目资金必须在两年内收回,应选择项目A。(2)NPVA =-7500+4000PVIF15%,1+3500PVIF15%,2+1500PVIF

10、15%,3=-7500+40000870+350007562+15000658=-3863(元)NPVB=-5000+2500PVIF15%,1+1200PVIF15%,2+3000PVIF15%,3=-5000+25000870+120007562+30000658=5644(元)NPVA0,应采纳项目B。2解:经测试,当折现率K=40%时,有NPVA=-2000+2000PVIF40%,1+1000PVIF40%,2+500PVIF40%,3=-2000+20000714+10000510+5000364=1200当折现率K=50%时,有NPVA=-2000+2000PVIF50%,1+1

11、000PVIF50%,2+500PVIF50%,3=-2000+20000667+10000444+5000296=-740当折现率K=40%时,有NPVB=-1500+500PVIF40%,1+1000PVIF40%,2+1500PVIF40%,3=-1500+5000714+10000510+15000364=-870 x35%40%35%=028587285解得x362%方案B的内含报酬率为362%。3解:NPVS=-250+100PVIFA10%,2+75PVIFA10%,2PVIF10%,2+50PVIF10%,5+25PVIF10%,6=-250+1001736+751736082

12、6+500621+250564=762(美元) NPVL=-250+50PVIFA10%,2+75PVIF10%,3+100PVIFA10%,2PVIF10%,3+125PVIF10%,6=-250+501736+750751+10017360751+1250564=94(美元) NPVSIRRL由以上计算可知,因为在资本无限量的条件下,净现值指标优于内含报酬率指标,所以项目L更优。三、案例题分析要点:(1)计算各个方案的内含报酬率。设方案一的内含报酬率为R,则44000PVIFAR,375000=0即PVIFAR,3 =1.705查PVIFA表得:PVIFA30%,3=1.816,PVIFA35%,3=1.696利用插值法,得报酬率年金现值系数30% 1.816 R 1.70535% 1.696 R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