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940461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 倡导科学精神发言材料xx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中国学术界缺乏科学精神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

2、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真理所需用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宽容精神等。 1.求真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 求真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和内核。 求真精神首先是对真理的热爱,对真相的探求,对事实的尊重,对规律的求索。 一个具有求真精神的社会,绝对不会产生“亩产三万斤”的神话,绝对不会在舆论中出现有违常理的言论,绝对

3、不会因为某些人或者某些事与既定的原则与观点不一致而遭到屏蔽,绝对不会因思想和言论危及了强势群体的利益而将其锒铛入狱,也绝对不会允许那些言行不 一、满口谎言的人将自己的谎言不断地演绎下去,而公众却无可奈何,放任这种现象的存在。 一个有求真精神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热爱真理,尊重事实,信息公开,谎言难以藏身的社会。 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而不会为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2.创新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超越前人的认知、提出新的科学真理的精神。 具备创新精神就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新的意志、

4、信心、勇气和智慧。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 创新精神提倡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强调错误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 3.批判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不崇拜任何事物,不把事物神圣化,时刻保持对现实事物和已有理论的批判。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

5、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批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批判的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 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 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 对批判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包容性的大小,几乎可以说决定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发展趋势。 4.宽容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对任何事物和任何理论所具有的一种宽容的态度。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

6、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博深沉。 宽容精神要求研究者善于发现不同理论观点中包含的真理成分,给真理和谬误的判定留有余地,允许研究者犯错误,对不同理论观点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理性的说服。 二、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需要我们正视科学精神的作用,努力营造科学精神恢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对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找到症结的所在。 1.功利主义的科学观。 功利主义英文为utilitarianism,又译为功

7、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是推动科学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但是功利主义科学观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科学观注重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而忽视科学技术的生态、伦理和审美价值。 具体表现在国家的科学政策偏重于应用性规划研究,对基础性探索研究重视不足。 在这样的国家科技环境下,某些科技工作者在许多不正当的物质享受、权力诱惑前,出卖了自己的科学良知,导致科学精神的逐渐流失。 2.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在

8、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科学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人文精神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离开人文精神的指引,科学精神必将逐渐失去方向。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工具理想逐渐取得了相对人文精神的胜利,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我国教育科研体系中的相对分离。 研究表明,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科学精神缺失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片面追求科学理论的学习、科学技能的培养,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大学生缺乏科学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高校

9、应当重视大学人文素质的培养,繁荣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现行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病。 在国家实力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竞争的时代,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对于促进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明显制约着国家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 科技工作者作为个体社会人存在,很容易受到外在科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当前我国的科技考评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办法,缺乏良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更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学术氛围。

10、无论是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项目申请从事科研,无论是获得工资待遇还是争取科研经费,都受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威的支配。 现行科学管理体制的弊病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科学精神环境的现实障碍。 如何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建设良好学术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4.教育行政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奠基的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从开始就偏离了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基本的大学精神,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行政化。 大学不是或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政府的行政体系在大学系统内的延伸”。 教育行政化对国家科学精神的影响可谓深远,教育行政化事实上造成了一种教育系统的结构性腐败,其所造成

11、的危害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教育行业的普遍现象。 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在行政化的教育环境中被熏陶和培养,造就了他们趋炎附势、缺乏独立精神的品性。 大学的功能就是科学以及科学精神的传承,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项主要的工作。 现有大学的管理体制体现出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将大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的层次进行了严密的划分。 一方面,学术可以而且往往向官僚转化;另一方面,官僚则希望不断获得学术从而更好地获取和巩固优势的地位。 这样的大学环境与当前的科学管理体制衔接在一起,为功利主义的科学观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表演的舞台,逐渐将人文精神丢弃,逐渐和科学精神背离。 三、结语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宽容精神等基本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智力基础和动力源泉。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改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扩展,我们对科学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但是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视,也需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努力。 不改变现有的教育行政化格局,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改变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念,不建立有利于科学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科学精神在我们这个国家依旧会是海市蜃楼。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