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简答题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937484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史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史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史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哲学史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简答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简述古希腊罗马哲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阶级性质:属于奴隶主阶级的哲学;第二、知识体系: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统一的知识部门,号称“总汇学”;第三、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史称“本体论”;第四、总体特征:还停留在感性直观的水平上,但往往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倾向; 第五、基本线索:初步形成了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以柏拉图位代表的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第六、形式方面:古希腊罗马哲学学说繁多,派别林立,一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2、简述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主要哲学流派。 米利都学派(19) 毕达哥拉斯学派(24) 爱非斯学派(29) 爱利亚学派(32) 原子论学派(41)

2、 智者学派(47) 柏拉图学派(56) 逍遥学派(68) 斯多亚学派(94) 怀疑主义学派(97) 折衷主义学派(101) 教父学派(108)3、简述古希腊罗马哲学各种流派中的主要代表、观点和著作。 米利都学派:第一、泰利士:水是万物的本原;第二、阿那克西曼德:本原为无限者,即无规定、无定型和不生不灭之物;第三、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本原,灵魂即气。 爱非斯学派:主要代表是赫拉克利特。 第一、本体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第二、变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第三、对立统一思想:对立造成和谐。 第四、认识论:智慧在于认识“逻各斯”。 第一段 第五、段落分析:“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

3、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首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一段话,表达了他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次、这段话大致包括四层含义: A、世界统一于火,火是万物的本原; B、火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是自己产生的; C、火的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D、火的运动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再次、列宁对这段话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是绝妙的说明。”毕泰戈拉学派:主要代表是毕泰戈拉。第一、 本体论:数是万物的本原;第二、 美学思想:美德在于和谐;第三、 认识论:灵魂轮回说。

4、第二段 第四、段落分析:“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表象、心灵和生气。只有人有心灵。灵魂的位置人心到脑。灵魂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其余的部分则会死亡。灵魂从血液取得养料,灵魂的纽带的血管、肺和神经。”(51)首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毕泰戈拉的灵魂学说。其次,这段话主要有五层含义:A、灵魂分为感性部分(表象、生气)和理性部分(心灵);B、心灵是人和动物的区分标志:C、灵魂有一定的位置(居所);D、灵魂的感性部分是有死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E、灵魂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器官。 再次、恩格斯认为,这种学说“虽然总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但已经有了后来分裂的种子。” 爱利亚学派:第一、 克塞诺芬尼:A、本体论:水和

5、土是万物的本原。 B、一神论:神是唯一的、不动的。第二、 巴曼尼德:A、本体论: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 B、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 C、认识论:真理和意见是对立的。第三、 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 A、二分法;B、阿基里斯追乌龟;C、飞矢不动;D、运动场。 原子论学派:第一、 德谟克利特:A、本体论:原子和虚空的学说; B、认识论:影像论; C、无神论:神灵有死论; D、伦理学:幸福论。 第三段 段落分析:“感觉和思想是由钻进我们身体中的影像产生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影像来接触他,是既没有感觉也没有思想的。”(7980) 首先,这段话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认识论思想(

6、影像论)。 其次,这段话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A、认识产生于影像。感觉和思想是外物和人接触后刺激而产生的。 B、任何物体都向外界发射一定的“流射物”,并带着和自己相象的影子。 C、“流射物”刺激人的感官引起感觉,刺激人的心灵产生思想。 再次,这段话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但是,这种认识论有很强的机械性。第二、 伊璧鸠鲁:A、本体论:对原子论的发展; B、认识论:感觉主义; C、伦理观:快乐主义。第三、 卢克莱修:A、本体论:对原子论的阐述和发展; B、无神论:对宗教迷信的批判。 C、著作:物性论。智者学派(88): 第一、普罗泰戈拉:A、本体论: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彼此之间的混合所产

7、生的; B、认识论:知识就是感觉; C、人本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D、历史观:“契约论”思想。 E、著作:论神。 第二、高尔吉亚:怀疑哲学的三个命题: A、无物存在; B、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C、能认识也不能说出来告诉别人。 D、著作:论不存在。第三、苏格拉底:A、本体论:目的论:神有目的地创造了一切。B、美德论:自知自己无知; (伦理学)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C、方法论:讽刺:揭露对方矛盾; (概念论)助产术:接生真理; 归纳:由个别到一般; 定义:找到对概念的解释。 柏拉图学派(103):第一、柏拉图:A、本体论:理念论;(104110) B、认识论:回忆说;(111115) C

8、、宇宙论:神创说;(115119) D、国家论:理想国。(119123) E、著作:理想国。(104) 第四段 段落分析:“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东西,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实在。”(105) 首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思想。 其次,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包含以下含义:A、世界分成个别(现实)和一般(理念)两个部分;B、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本质)和共相;C、具体事物是摹仿或分有了理念而存在的;D、神以理念为范型创造了一切,所以,理念才是真正的实在

9、。 再次,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但它对个别和一般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第二、柏罗丁:A、本体论:太一说; B、认识论(伦理学):复归说。 C、著作:九章集逍遥学派:主要代表是亚里士多德。第一、 本体论:实体论;第二、 运动观:第三、 宇宙论:第四、 认识论:灵魂学说;第五、 逻辑学:第六、 伦理学:第七、 政治学:第八、 著作:形而上学、工具论、论灵魂。 第五段段落分析:“感官是指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撇开事物的质料而接纳起可感觉的形式。这正像一块蜡接纳图章的印迹而撇开它的铁或金子。灵魂的情况完完全全就是这样。“(150、154) 首先,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得著名的“蜡块说”;

10、其次,这段话主要有四层含义: A、人的认识能力(感官和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先天而来痕迹: B、人的认识是在外物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这正像一块蜡接纳图章的印迹一样; C、但是,人们的感觉和心灵在认识事物时,只感知外物的形式并不理会其质料。 再次,这段话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但也包含了某些神秘主义的因素。斯多葛学派:第一、 主要代表:早期有芝诺(创始人)、克吕西普等人;晚期有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等人。第二、 主要观点:(略)A、逻辑学; B、物理学; C、伦理学。第三、 著作:塞内卡论幸福生活、奥勒留沉思录。第四、主要命题:A、塞内卡: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11、B、爱比克泰德:人生如戏剧,每人应演好自己的角色。C、奥勒留:服从天命,顺应自然,按自然本性去生活。怀疑主义学派:创始人是皮浪,所以,又称“皮浪学派”。第一、 主要代表:皮浪、蒂孟和恩披克里。第二、 认识论:否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可靠性。第三、 伦理学:最高的善是不作任何判断。第四、 著作:恩披克里的皮浪学说概要和反数学家。折衷主义学派(189):主要代表是西塞罗。第一、 本体论:坚持理念论,反对原子论;第二、 认识论:坚持怀疑主义,反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伦理学:坚持斯多葛学派的禁欲主义和宿命论,反对伊璧鸠鲁的快乐主义。第四、著作:论老年、论神性(189)、论国家。教父学派:最大权威是奥

12、古斯丁。 第一、哲学家的任务是认识上帝; 第二、理性神学;第三、 信仰高于理性;第四、 唯神史观。第五、 著作:忏悔录和上帝之城4、什么是经院哲学?简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特征。所谓经院哲学,是指在教会学院里讲授的基督教神学,它是在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系统、更完善的神学体系。 它的主要特征:第一、本质特征:它是一种宗教哲学,基本任务是论证基督教教义因此,被称为“神学的婢女”; 第二、基本内容:盲目崇拜权威,蔑视经验知识,它是一种极端的神学教条主义;第三、论证方法:基本方法是大搞形式主义和烦琐论证,故又称“烦琐哲学”;第四、主要研究的问题:重点研究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出现了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 5、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简述这一时期哲学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思潮。含义:文艺复兴运动是指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所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它在形式上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主要特点:第一、它基本上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但却是在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下进行的,这是最重要的特点;第二、具有反封建性,又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反映了其过渡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