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934446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理论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因里希法则简介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

2、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编辑本段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3、。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

4、名字是 “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编辑本段连锁过程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编辑本段五个因素海因里

5、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时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如一块骨牌倒下,即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这五块骨牌依次是:(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2)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

6、的不安全状态(H):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D):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坠落、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5)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

7、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编辑本段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即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不足之处,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也过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事故致因

8、模型1事故因果连锁论 1931年海因里希(WHHeinrich)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及事故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概括为3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希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个工

9、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但是,海因希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缺点等,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2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模型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模型认为,事故同样是复杂的,一个事故可能有10个或更多的前导事件。细致的事故分析应当结合3个原因层次。 最低一级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或物接收了一定量的不能被接收的能量或危害性物质,而由于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或两者的组合而造成的,这就是间接原因或“征兆”,间接原因是基本原因不良的管理方针和决策或人的或环境的因素导致的。 3日本劳动省事故致因模型 日本劳动省认为事故是由于物与人之

10、间发生了不希望的接触所致,之所以发生这种接触,是因为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的缺陷造成的。基本模型,它表明伤害是物、人相接触的结果。水平的虚线框代表的运动系列,竖的虚线框代表人的运动系列。由于起因物存在不安全状态、人有不安全行为,导致加害物与人体发生了接触。起因物指由于存在不安全状态引起事故或使事故能发生的物体或物质,加害物指与人体接触(直接接触或人体暴露于其中)而造成事故的物体或物质。事故致因系统事故致因系统以认识事故为目的和对象。人们认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物、环境、管理4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最

11、直接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直接的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不良和危害(重要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缺陷或不善(重要或者直接因素)。认识事故系统因素是把人们的目的和对象集中在防范事故上,对指导人们打破事故系统、保障人民的安全健康有现实意义,但具有认识滞后、被动、经验、事后型的特点。专题一-事故的原因和类型一、事故致因模型 1931年海因里希(WHHeinrich)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

12、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概括为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图l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颊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图1 海因里希连锁论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

13、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个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但是,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缺点等,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模型认为,事故通常是复杂的,一个事故可能有10个或更多的前导事件。细致的事故分析应当揭示三个原因层次。最低一级-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或物接收了一定量的不能被接收的能量或危害性物质;而这是由于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或两者的组合而造成的-这是间接原因或征兆;间接原因是由基本原因-不良的管理方针和决策或人的或环境的因素导致的。如图2所示。 图2 OSHA事故致因模型 日本劳动省认为事故

14、是由于物与人之间发生了不希望的接触所致,之所以发生这种接触,是因为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的缺陷造成的。图3是基本模型,它表明伤害是物、人相接触的结果。图中水平的虚线框代表物的运动系列,竖的虚线框代表人的运动系列。由于起因物存在不安全状态、人有不安全行为,导致加害物与人体发生了接触。图3 日本劳动省第一种模型(基本模型) 起因物指由于存在不安全状态引起事故或使事故能发生的物体或物质,加害物指与人体接触(直接接触或人体暴露于其中)而造成伤害的物体或物质。图4与图3的不同之处是:由于起因物存在不安全状态而导致事故,事故又导致加害物与人体的接触。

15、图4 日本劳动省第二种模型 还有两种复杂模型,与两种简单模型相对应,分别反映伤害连续和事故连续的情况。 上述模型是从大量事故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例如日本调查了50万件事故,详细分析了1969年制造业的一万多件事故,才得到了反应绝大多数事故共性规律的致因模型。 美、日两种模型基本上是一致的。日本劳动省模型中的伤害(接触)即OSHA模型中的意外能量释放和/或危害性物质。美、日的模型都认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和我国关于事故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事故的原因-危害 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关于事故和危害的定义是: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n 由定义可见,危害即事故发生的原因。 事故的原因即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人、环境和管理几个方面,即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