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93327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材第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PAC (Performance Analysis Control) 通过实时效率的分析和管理,提高生产率 1. 生产率的概念生产和生产率J 生产是经济而有效地利用人(劳动力)、材料、机器(设备)在规定的日期内生产出用户所期待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后交到用户手里;那么生产率又是什么呢?生产率是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的尺度,一般是产出对投入的比。 产量(OUTPUT) 生产率 投入(LNPUT)生产率的三个要素 产量劳动生产率 劳动投入量 产量设备生产率 设备投入量 产量原材料生产率 原材料投入量劳动生产率的意义J 生产率的三个要素的是劳动生产率、设备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但各自的生产率是相互依赖

2、生存的。J 其中各生产要素中的改善合理化结果都体现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劳动生产率倍受重视;特别是最近由于劳动力紧张,收入又上涨等的原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为宝贵。J 由于生产金额和作业量的关系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制造部门用时间来管理生产率非常必要的。J 这是因为说服力和提高的目的明确,客观的评价如过去、每个行业、每工序、事业部车间之间都可进行比较。 生产数量单位的标准时间(此作业所需的时间)劳动生产率 实际时间(此作业所用的时间) 旧方法的单位标准时间 生产数量新方法的单位标准时间 新方法的单位标准时间 实际时间 标准时间的缩短度(1)标准时间的达成度(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J 现方法中存在

3、的不合理的时间应用产品设计、设备的工器具、作业方式等方面的改善来改变(1);J 消除实际发生的不合理的时间按照标准时间进行生产(2);J 以上的(1)乘上(2)不等于提高整体的生产率,而是对(1)和(2)分别进行并评价才是提高生产率的捷径。生产率的三个方面J 生产率的三个方面是指影响生产率的三个方面,主要指有关作业方法的方面、有关作业熟练度的方面、对资源效率的方面。1) 方法方面(1) 标准作业顺序的改善、平面布置改善(2) 材料搬运方法的改善、恰当的工具及设备的选择(3) 质量、安全维护方法的设定2) 效率方面(1) 作业人员动机的改善、没有监督的现场结构(2) 标准时间的导入、熟练度的提高

4、及效率管理制度的导入2) 利用方面(1) 生产计划及作业分配的改善、作业时间的缩短(2) 强化机器设备的维护、组织的变更方法工学方法方法设计 作业简单化作业测试效率效率管理生产率生产计划、管理利用计划管理制造管理设备管理 图I6-12. 效率管理什么是PAC?J 所谓PAC(Performance Analysis & Control)是指提高努力达到效率提高和维持的一种管理方式。J 按照指定的标准作业方法工作的作业人员的生产率是作业效率,也就是说根据体力劳动来决定的。J PAC的作用是把效率水平提高到比现在高的水平的同时,还要维持这个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什么是效率管理?J 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

5、低于生产系统所规定的水平的情况,这跟作业人员的能力的努力有关,规范最佳的制造方式就是标准作业,达成标准的程度叫做效率;为了减少生产要素(劳动力、材料设备)的损耗,制造方式上对为提高生产率的企划、设计、编排、设置等内容,在实施方面按标准每天在监督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活动,把作业人员的作业态度拉到适当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叫做效率管理。 标准工时(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所需的工时)效率 作业工时(实际所用的工时) 标准工时(生产量标准时间) 作业工时(如:480分20名) 标准工时 作业工时损失工时 作业工时损失工时 作业工时 作业效率 运转率图I6-2PAC的特证(1) 根据过去的实绩测定的效率不能在部

6、门之间进行公平的比较,而且现在的效率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时也无法知道达到什么水平,能提高到什么程度;(2) 只有用科学的标准时间来测定才是了解PAC的效率管理的基本条件;(3) 在效率提高上不能采取能力级别或资格制度等刺激方法,而应该以靠第一线的监督人员来提高作业人员的意识,靠作业指导来维持高水平为条件;(4) 作为管理、监督人员,所期待什么?重要的是使命感、平时的努力、钻研等;(5) 效率可分为监督人员的责任和作业人员的责任,为了提高生产率才产生的损耗应客观地、定量地去测量,也就是说按发生的责任来测量。 效率的责任分类部长管理工时(运转工时) 部长损失工时科长管理工时 综合运转率 监督人员的管

7、理工时 科长损失工时 综合效率作业工时 监督人员损失工时 作业效率 标准工时(生产量工时)效率损耗(作业人员的责任) 图I6-3PAC的作用(1)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 设备的实际能力增加(3) 第一线的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4) 作业人员的水平提高(5) 计划性的提高PAC的现场运用(1) 效率管理部门 可测定效率,标准时间也可以用比较小的工时来设定; 测定标准时间的可能性提高; 效率管理体系马上能使用。(2) 工时管理部门 可以测量效率,但设定标准时间时需要很多工时,相反减少优势; 只考虑作业工时。(3) 定员管理部门 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很难测试效率,即使测了也没什么意义; 不好

8、掌握作业工时或没有意义; 安排人员上存在问题。生产性管理指标指标项目单位计算公式拥有工时考勤工时出勤工时追加工时作业工时损失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标准工时分分分分分分分分l 拥有人员(480分休息时间)l 相关人员(缺勤、出差、支援等)l 拥有人员考勤工时l 相关人员(加班、接受支援的时间)l 出勤工时追加工时l 相关人员(因监督人员的管理责任引起的损失时间)l 作业工时损失时间l (各机型所需的标准时间各机型的产量)运 转 率作 业 效 率综 合 效 率人均 生产量个l 实际生产工时作业工时100l 标准工时实际生产工时100l 标准工时作业工时100l (标准工时作业工时)(480分) 标准机型

9、标准时间平均拥有人员的加班率l 拥有工时(正常工作的天数(480分)休息时间)l 加班工时拥有工时100表I6-1PAC的评价单位J 在PAC中作业人员效率的责任属于第一线的监督人员,在公式上第一线监督人员的效率是最小管理单位。J 不过把效率细分为几个集合来报告会有利于第一线监督人员的指导,这样的细分单位是集合;一般来说一个一线监督人员负责的部分分为16个集合进行测试汇报。J 在个人作业时按每个作业人员测试,在传送带体系中以传送带的单位测试。用语的定义J 一般用语(1) 工时:人或机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数字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加、减、乘、除,其单位是人分;(2) 标准时间:熟练程度和技能都达到平

10、均水平的作业人员用正常的速度按照规定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生产出规定质量的产品的一个单位时所需要的时间;(3) 生产量:工序的最终检查中合格的产品数量;(4) 正常作业时间:一天480分钟的工作时间中去掉休息时间的时间;(5) 正常作业日:特殊日(公休日、国庆、公司规定休息日)以外的工作日,但换休是属于正常作业日;(6) 总人员:作业人员和间接人员的总和;(7) 间接人员:办公室人员及材料、设备、工具、司机等管理人员和生产线上的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8) 直接人员:生产线及工序的直接作业人员及的检查、调试、修理人员。J 特殊用语(1) 拥有工时:拥有人员的工时拥有工时拥有人员正常作业时间 (2) 考勤工时:在职人员中实际上不投入作业的人员的工时,即缺勤、休假、出差、支援等;考勤工时相关人员正常作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