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926759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论握手》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握手导学案电海中学高一年级学习目标:1.掌握以抓文中关键句来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2.学会从细节中去感悟生活、体验情感。重点难点:1.分析本文在选材和结构上的特色。2.通过比较阅读去探究握手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活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比较阅读法课时设计: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趣味小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你跟他人握过手吗? 现在,请你起立,跟你的同桌、你周围的同学握握手。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亲疏(sh) 殷(yn)勤 挚(zh) 友 泾(jng) 渭分明尴尬(gn g) 肺腑(fi f) 晤 (w) 见 笑容可掬(j)拙(zhu) 笨 和睦(m) 溃 (ku)

2、 烂 受宠(chng)若惊窘状(jing) 模(m) 样 履 (l) 行 敷 (f) 手 2.要求:请给段落标上序号,品读全文,划出各段落的关键句,并梳理全文结构。重点句论及握手,便会想到随处可见的两种失态:一是无论亲疏,不分场合,见手即握,一脸殷勤,笑容可掬,让人们觉得他们仿佛是天下最密不可分的挚友。其二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一些人唯诺谦卑,手欲伸欲缩,游移不定,好像是手指发炎溃烂,羞于献丑。在我看来,以上两种窘状其实都可避免。但若非要在两者中择其一,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结构图(一)(1-2)列举两种失态的握手情状一概热情式欲伸还缩式(二)()引出作者观点热情友善应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剖析不

3、愿握手的根源 为人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 (三)()举例:两位先生对握手态度的处理。3.语言特色关联词的使用(1)诚然,但是 (2)倘若,那么(3)况且,应当 (4)无论,还是,也 (5),可是,(语言客观准确,体现理性与智慧。)三、议论交流:细读论点,详品思路1.品读全文,对应表格填写相关内容。(1)“握手”(与人交往)两种失态现象 失态现象言行举止给人印象实质一概热情式神态:一脸殷勤、笑容可掬仿佛密不可分的密友萍水相逢之人(过于张扬外露)语言:“幸会”好像对方是刚自遥远沙漠归来的老友;似为肺腑之言欲伸欲缩式神态:维诺谦卑、欲伸欲缩好像是手指发炎溃烂,羞于现丑(谨言慎行)与他人格格不入(过于

4、内敛畏缩)(对待别人的握手)好像怕你对他施行恶作剧;让你颇似挽着一位陌生的淑女就座(2)两位先生待人接物处事方式(态度)态度先生甲先生乙改变前表象:胸襟宽厚 谈笑风生、乐观自信实质:自视清高、姿态傲岸、视己手若金玉、冷淡无味改变后握手频频、热情亲切不以为然、更是冷傲、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对比(1)两人前后态度对比;(2)两者对人们对其握手态度不满采用不同处理方式上的对比。3.对作者最后一段中提及的两位先生,你更支持哪一位先生的做法?说明你的理由。答案 :支持前一位先生的做法。因为他善于变通,能根据所处的环境及时调整与人相处的方式,以适应环境。(或:支持后一位先生的做法。因为他有个性,不被他人所左

5、右,倒也显得堂堂正正,还免去许多非议妄言)小结:本文对的写作特色(一)结构之清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二)选材之妙以“握手”得出与人相处之道。(三)语言之美关联词使用严谨准确;成语及四字短语幽默形象,充满理趣。(四)手法之巧巧用比喻、善用对比,生动形象,言行举止,跃然纸上四、课堂训练:比较阅读阅读提示:虽然两篇议论性散文题目相同,但两位作者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他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见解也不尽相同。请快速找出第二篇论握手的观点句,并理清行文思路。综合两篇文章谈谈对写作选材、组材、论证方法的体会。论握手(有删节)林语堂东西文化不同之点甚多,而握手居其一。西人见面互相握手,华人见面握自己手。我想西人最可笑的

6、习惯,就莫如握手这一端。西方文明,我能了解,西方习俗,我也很多赞成。外国哲学美术都还不错,甚至外国香水丝袜以及战舰,我都承认比中国货强。只有西人何以今日尚保存这握手的野蛮习惯,我至此不能了解。我知道西方社会也有人反对这种习惯,如同有人反对带帽带领一样。但是这只限于一部分人,于普通社会无甚影响;大部分的人总以为这种小事,听之罢了,何必小题大作?我就是喜欢注意这种士君子所不屑谈的小问题的一人。西人行之,尚有则可,东施效颦,真可不必,但事已至此,积重难返,已有万难挽回之势了。所以实际上,虽明知这习惯之野蛮不合理,也唯有吾从众,只不过每握手时心里委实难过,在此地说说罢了。稍为研究西方风俗史的人,都知道

7、免冠握手是发源于中世纪野蛮时代。其时绿林豪杰及封建勇士,天天比马赛剑,头戴的是铜盔,腰佩的是利剑,手带的是铁套。铜盔之前有活动的面部,叫做VIZOR,仇敌来面部便放下,朋友来便掀起,或者全盔免去,以示并无敌意。免冠之源始于此。再仇敌来手便按剑,朋友来便脱去铁手套,与之握手,同样的表示我右手并不在按剑想杀你。握手之源始于此。现代人既不戴盔,又不佩剑,兼无铁手套,见面还是大家表示并不准备相杀,实在太无谓了。社会礼俗本来是守旧性的,以故沿袭至今,不思之甚也。我所以反对握手,大约可分卫生上、美感上及社交上的三种理由。你想两人相遇,出手为质,或者男女授受,这其中有多少不同的疾徐、轻重、久蜇的变化。假使有

8、人要取美国博士学位,尽可写一篇以“握手种类之不同及时间状态之比较的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可就时间之久暂,用力之重轻,干湿之程度,心理之反应,肉感之强弱,作种种分析比较,再研讨两方性别及高度之不同的配合(分“第一类甲和之三C”。“第二类丙种人之五E”等),皮肤之粗细与其人职业上之关系,于湿之程度与情感之敏钝等等。假如某君记得多算几个百分之几,多画几张高度表,博士固囊中物也,只要他肯写得十分艰涩无味。先说我反对握手之卫生上的理由。你看西人坐上海电车,看见铜板,避之若浼;字林西报上通信栏我就看见有人说这臭铜墙铁壁板简直就是病菌之源,致病之媒介。然而西人何以见了阿猫阿狗便不妨与之拉手?难道他敢相信阿狗

9、阿猫没有摸过这臭铜板吗?甚焉者,有时看见痨病鬼咳嗽时很卫生将手掩口,咳完即伸手与你握手。所以吾中华各人自握其手实较合于科学原理。拱手之源,我虽然未考,但是由医学上卫生上讲比拉手文明,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其次,美感上及社交上的理由。手者人身上最灵活最敏感之一器官也。故握手之变化极多。你把一只手交给对方,对方要握多少时,要使多少劲,都不得由你自主,一概在对方之掌握中了。最重的莫如青年会干事之握手式。他左手拍你肩膀,右手狠狠的握你一把,握了之后,第二步便是所谓“顿”,顿得你全身动摇,筋酸骨散。假如他会打棒球(青年会干事很有这可能,)那手便更可怕,只要轻轻一顿,叫你啼笑皆非。顿了之后,第三步,他得意的

10、向你微笑,呼你老林老陈,其意若日:“现在你打算怎么了?你逃得了么?还是好好买一张什么入场券吧,不然我这手定然不放。”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如是识时务之俊杰,荷包自然就掏出来了。由青年会式以至于闺媛式,其间等差级类,变化多端,无庸细别。有的不轻不重不疾不迟,只是奉行故事而已,全无意义了。有的手未伸而先缩,未握住而先逃,若甚不自然。有的闺媛坐在沙发上,头也不转,只轻轻举起两只指末,毫无待握之意,只是叫你看她的蔻丹指甲罢了。总而言之,此中光景时新,世态毕露,有示威者,有留之不放者,有急、有缓、有干、有湿、有久、有暂、有刚、有柔、有率直、有圆滑、有诚挚、有虚伪、有爱情、有冷淡、有电流、有汗秽、有人情冷暖、

11、有世态炎凉、有几年相思,尽在一掬缠绵之内,有万般缱绻,全寄放还留之中,微乎其微,感不胜感,何故于日常应酬,露此百般形态?人类习俗相沿,多不可以理喻。况乖谬不通之事,大如外交政治,小如学校教育,比比皆是,不仅限于应酬小节。人类之聪明,原有限的很。现代文明人之智足以发明飞机无线电,而不足以避战争,必至互相吞食而后止。所以在这种小节之愚笨乖张,何足介意,还是笑笑完事听之而已。 林语堂幽默人生请快速找出第二篇论握手的观点句,并理清行文思路。 一、(1)西方人与东方人在握手上的不同之处西人见面互相握手,华人见面握自己手。从而提出观点我反对握手(握手是西人最可笑、野蛮的习惯)。 二、(2-5)阐述反对握手

12、的理由。 (2)握手的起源:从历史的发展看,以前握手是为了表示无敌意,而现代人既不戴盔,又不佩剑,兼无铁手套,见面还是大家表示并不准备相杀,实在太无谓了。 (3-5)从现实来看,握手既不卫生,也没有美感,同时也不符合社交需要。 三、(6)握手是人类相沿的习俗,作者说何足介意,只是笑笑完事而听之。(实质是借此引起人们对自身恶俗的反思,从而引起警戒,进而改正,以便人类能够更好地发展。 )五、总结应用:综合两篇文章谈谈对写作选材、组材、论证方法的体会。 选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细微处著文章,材料源于生活,亲切平实。 组材(结构):总分分总,说理条分缕析,严谨明晰。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中国人

13、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则是因为西方人的性格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外,一向内,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一个从一点出发向四面扩展,一个由两极构成在圈内互动。这就十分有趣了,一个是进餐方式(筷子、叉子),一个是交际方式(握手、作揖),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却居然有着内在的心理联系。看不懂的中国人 易中天【附:相关资料链接】(一)关于作者莱亨特(Leigh Hunt,17841859)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评论家、诗人,浪

14、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1801年就发表诗集少年诗集。亨特和他哥哥约翰共同创办了当时最著名的报纸观察家(The Examiner)。他以观察家为园地,阐述他的自由观。而这些观点却给他带来了当局对他的政治迫害。1813年,两兄弟因“诽谤摄政王”被判处两年监禁。因此,亨特兄弟被称为是新时期改革的烈士。但对于莱亨特来说,他的文学成就要大于其他方面的成就。通过观察家他向世人介绍了两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济慈和雪莱。亨特的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创作,他的诗歌主要包括叙事诗里米尼的故事(The Story of Rimini, 1816),短诗安博本阿戴姆(Abou Ben Adhem),珍妮吻了我(Jenny K

15、issed Me)。但他真正的成就在散文。他天生就是一个记者和散文家,他为很多期刊编辑和写作。1822年,雪莱和拜伦邀请他去意大利创办季刊自由主义者(The Liberal),不幸的是他刚到意大利一周,雪莱就被淹死了。拜伦也无心再办,四期之后,自由主义者便告流产。亨特回到了英格兰,继续为各类期刊写作,直到1953年。亨特主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包括想象与幻想(Imagination and Fancy,1844),智慧与幽默(Wit and Humour,1846),其他杂论收集在女人、男人和书(Women, Men and Books,1847)、乡镇(The Town,1848)、闲谈集(Table Talk, 1851)和郊区老法庭(Old Court Suburb,1855)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