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课改工作计划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912512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课改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范文课改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范文课改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范文课改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范文课改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课改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课改工作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课改工作计划 xx年,我市南山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xx年,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被批准成为广东省课改试验区,xx年,宝安区和龙岗区也加入了省级课改试验区,初中课程改革在全市铺开。 xx年秋季,我市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到今年秋季,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57所、三个年级、近七万学生参加了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经过几年来的实验,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初显。 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各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英语、信息技术、法制和科技教育等特色逐步得到强化。 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基本适应了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 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教学方式和手段有了较

2、大改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经多次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现拟定我市xx-xx学年度课改工作计划,望各区、校在课程改革试验中参照实施。 一、搞好舆论宣传,优化岗前培训到今年秋季,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推进到第六个年头,社会对课改的认同程度逐步提高。 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新一轮课改年级的加入,社会、家长及未参加培训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仍有一定的“误区”。 因此,在新学年度开始时,要进一步加强以下两

3、个方面的工作(一)在全社会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 除了要宣传前期的课程改革文件、精神、政策外,更要对后期课程改革的评价、验收、高考及综合素质考评等方案、方式、方法加强宣传,让社会了解课程改革的进程,让家长配合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让学生明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健康地推进,形成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市教研室要进一步办好深圳课改通讯,信息服务中心要通过教研网络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逐步建立具有深圳特点的课改信息服务平台。 (二)在教育内部要进一步抓好教师的岗前培训。 xx年,初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已进入整齐划一的阶段,高中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初中、小学

4、课程改革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要在三个年级全面铺开,教师的上岗前的培训显得尤其重要。 要高瞻远瞩、精心策划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1.优化通识培训。 今年秋季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第三个学年度,要在本学年度完成全部高中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本学期开学前,要对新学年的高一上岗教师和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进行一次全员通识培训,使全体上岗教师领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了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明了课程方案的实质,要全面掌握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内容。 2.优化课标培训。 要通过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使全体教师明白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的

5、区别,使全体教师做到备课中有标准,教学中用标准,备考中想标准。 总之,要使课程标准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宪法”。 3.优化新教材培训。 要通过各学科新教材的培训,使全体教师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理念与意图,掌握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懂得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学会对新教材的重新整合和进一步的开发。 本学年度,初中将要全面启用牛津英语深圳版教材,教师和教材的培训也要纳入议事日程。 同时,各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要结合校本教研,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题培训,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研水平。 二、重视起始年级,细化实施方案本学年度,新的高中一年级即将进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起始年级的课程改革

6、试验。 各高中学校要借鉴前两年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经验,统筹计划,安排好三年的试验工作。 从学校的层面上讲,特别是要细化第一学期的课程改革试验计划,落实好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按计划地有序进行。 从教师的层面上讲,特别是要计划好第一学期的教学进程,要精心备课,上好开学第一课,使学生明白新课程实验的要求,配合教师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市课改办将在适当的时候收集各高中学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进行汇总,以期达到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的目的。 三、立足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更是课堂教学。 因此,整个基础教育的课程

7、改革都必须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 为此,本年度拟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展开以下研究(一)开展一场大讨论。 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以“什么是课改课,什么是课改好课”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二)上好一节研讨课。 要求参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全员参与,每人上一节新课程教学研讨课。 (三)进行一次大展示。 本学年度,拟在区、校每人上一节新课程研讨课的基础上,由市教研室各学段各学科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研讨课的展示活动。 各学科也可以结合市名师培养工程,请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上新课程改革实验示范课。 (四)研制一份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拟在上

8、述研究的基础上,由我室课改办牵头,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研究小组,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市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以期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引导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向,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突破课改瓶颈,量化评价研究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可以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但是,新课程条件下如何实施科学的评价,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难点,我们必须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研究。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精神,我市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制度和相配套的督导机制,加强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和督导。 本

9、学年度,拟开展以下研究一)综合素质的评价研究。 全市各学段都要根据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各学段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维度、要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初中学段,要在前两年中考前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细化、科学化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研究。 高中学段,尤其是高三年级要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尽快研究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根据市教育局领导指示,市局将组成专门班子,组织专家,研究并下发“深圳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二)学分认定的评价研究。 实行学年学分制是新课程方案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个难点。 在两年多的新课程实验中,我市各级、各类、各层次的

10、学校在学分认定上均展开了一些研究,但实验的方法有相近的,也有大相径庭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1.模块考试(60%)+其它(40%)按此种模式操作的分值分配是模块验收试题占60%;平时作业(练习、测试)占15-20%;课堂表现占10-15%;考勤占10%。 学校之间的比例不尽统一。 2.模块考试(70%)+其它(30%)按此种模式操作的分值分配是模块验收试题占70%;平时作业(练习、测试)占10%;课堂表现占10%;考勤占10%。 3.模块考试+平时表现写明按此种模式操作的学校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比例。 本学年度,我们将对此问题展开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研究并制定

11、我市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 (三)模块验收的评价研究。 模块教学的质量是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模块教学质量的验收在学分认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因此,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各模块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年度,拟对各高中学校的模块验收情况进行广泛的调研。 首先是将全市各高中各学科各模块的验收试题进行收集;其次是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最后将由各学科教研员写出模块验收调研报告。 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制定出我市模块验收的指导意见。 总之,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和发展的评价原则,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要能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 五、

12、提高质量意识,深化考试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成功与否是要看对教学质量的检验结果。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要看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我们知道,综合素质的内涵是多元的,并且其维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而学生通过考试而显示的文化素质虽不是社会对教育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社会对教育进行评价的永恒因素和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必须提高质量意识,深化对考试的研究。 本学年度,拟对以下两大考试进行研究。 (一)深化对中考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市由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之一的南山区在xx年对课改后的中考进行了研究,并实行了单独命题的试验。 xx年全市对课改后的中考又进行了

13、新的研究,实行了统一命题的试验。 考试的结果均只是成为高中学校录取的依据,但对考试的结果缺少研究。 本学年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如何;2.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如何;3.考试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方向;4.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5.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试卷结构及比重的分配是否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是否符合高学段的要求;6.考试录取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 上述研究均要形成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报告。 (二)深化对高考的研究。 xx年的广东省高考方案已于xx年上半年出台,各科考试大纲也将于近期公布。 由于xx年的高考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高考,考试的实施采取的是分

14、省命题方式,加上高考方案和考试大纲的变化较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高考方案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本学年度上学期拟重点研究以下课题1.新高考方案下的学科课程的开设2.新高考方案下的文理分科的引导3.新考试大纲下的复习备考的范围本学年度下学期拟重点研究以下课题1.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考查要求2.新分数组合下的复习备考方法3.新录取方案下的自愿报名指导 六、抓好阶段总结,显化课改成果我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第六个年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也已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各区、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少大胆的探索,彰

15、显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 为了迎接国家和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了显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果,本学年度,将对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拟做工作如下旨在总结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得失,深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国家和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议的召开做好准备。 (二)进行一次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成果大展示。 拟在召开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的同时,由各区(两块展板)和市直属各学校(一块展版)做出展板,在大会期间进行展示。 要求各区、各学段学校在认真回顾前几年区、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单位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和特色加以总结,形成书面的文字总结材料和电子文档。 区一级的总结材料字数要求在4000字以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