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91005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综合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 )。A. 费孝通B.陈翰笙C. 李景汉D.陶孟和2. 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 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A. 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3. 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A. 普遍性B.复杂性c.同质性D.异质性4. 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A. 文献法B. 访谈法C. 问卷法D. 观察法

2、5. 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 )。A. 定量分析B. 理论分析c.定性分析D.预测分析(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6. 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A. 界定总体B. 设计抽样方案C. 制定抽样框D. 决定抽样方法E. 实际抽取样本F. 评估样本7. 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 文献搜集B.文献阅读C. 文献筛选D. 摘录信息E. 文献整理F. 文献分析8. 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 控制性强B 代表性充分C. 实验范围广泛D 可重复运用E 简便易行F 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9. 正式统计表的组成, 一般有()A. 标题B.内容c

3、.栏目D 数字E. 来源F.表注10. 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标题B.署名C.导语D.主体E. 论证F.结题二、填空(每空1分, 共1 0 分)11. 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 主要是看社会的诸多方面对()的影响。12. 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 即()、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13. 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的效度, 第二, 测量结果的效度。14. 抽样误差是用()去估计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15. 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16. 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两种。17. 在条件许

4、可的情况下, 应该尽可能采取()和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18. 实地观察多数是()观察, 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19. 实验调查能否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的控制。20. 从形式上看, 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 还更多地采用了()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三、简答题(每小题1 0 分, 共3 0 分)21. 社会调查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22. 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23. 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看, 观察法有哪些类型?四、问答题及应用题(45分)24. 举例说明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

5、课题。(20 分)25. 自定题目、内容, 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 提示: 定性、定量研究方案皆可;文字不必太多,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且必须结合实际。2 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 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I. C 2. A 3. D 4. C 5.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0分。少答、多答均要酌情扣分)6. ABCDEF 7. ADF 8.ADF 9. ACDF 10. ABCDF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 0分)11. 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12. 确定课题13. 测量方法14. 统计值15. 定性和定量16. 非结构式访谈17. 电话问

6、卷18. 非结构式19. 无关变量20. 图表和数字三、简答题(每题1 0分,共3 0分)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21. 社会调查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2分)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

7、 3分)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 ,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3分)22. 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2分)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

8、特定指示。( 2分)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2 分)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分)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分23. 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看, 观察法有哪些类型?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2分)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2分)

9、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2分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4分四、论述题及应用题(共4 5 分)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24. 举例说明如何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2

10、0 分)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4分)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

11、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4分)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4分)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2分)(举例占6 分)25. 自定题目、内容, 设计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 提示: 定性、定量研究方案皆可;文字不必太多,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但方案项目要完整、清晰,且必须结合实际。(25 分)答题要求:无论什么社会调查研究,其方案均须说明以下内容,少1项扣2分。结合实际占8 分。(1)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 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 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4) 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 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 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