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857522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模文综历史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25隋书地理志记载,全国有郡190,县1255,户8907546,口46019956。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44郡,312县,932033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2316%,在县数上占2486%,在户数上占1046%。这表明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 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 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D扬州在全

2、国占有重要地位26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27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28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

3、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制度 B清朝祖制 C宗法制度 D性格怯懦29在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第54军郭汝瑰参谋长说:“武汉作战应置主力于外围,首先要利用幕旱山脉和大别山脉的有利地形与敌作战,寻机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敌军接近武汉核心时,我长江南北的部队应适时自行撤退,凭借武汉周边的崇山峻岭之屏障,继续与敌人周旋。如此,武汉作战则可以持久,整个抗战也会因我有生力量之保全而得以持久。” 其保卫武汉的战略构思是A开展回避敌主力的游击战术 B阻止日军对华北地区的进攻C实施以武汉为中心的阵地战

4、 D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30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A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C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31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

5、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 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32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33“强烈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和强调主观灵感,崇尚自由创作。在

6、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的文学流派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4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 19101938年各大国的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1910年1913年1920年1930年1938年美国265318423413288英国65779274105德国13617676113232法国3446279461俄国354801657180日本0730250842370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A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B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C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

7、经济危机的冲击D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35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 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创设了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

8、刺史,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监察权包括“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刺史部就是监察区,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郡国。摘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材料二 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并扩大职权。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东汉全国共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到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名为巡按御史。洪熙元年(1425)又

9、定巡按以八月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很大,管辖的范围也很广。洪武时,为巡察风纪和处理地方突发事件,派遣亲信、重臣带宪衔出巡,谓之巡抚。永乐以后,由临时差遣向专设过渡,成为固定官职,并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其以监察为主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宣德十年(1435)罢交阯道,始定为十三道(按当时的行政区划设),置按察司,设按察使分别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违枉者,御史、按察司纠劾。十三道监察御史不仅监察地方,而且还协管两京、两直隶各行政机构,稽察在京大小衙门的各类档案文件,监控范围涉及一切政务。外官(

10、即地方官)三年一次进京朝觐,由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综合考察其为政功过,以定黜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明两代监察制度有何相似之处?(14分)(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明两代为例,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11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图2 漫画家华君武作品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对其观点进行评析。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通典称:“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

11、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美国的立国经验是很独特的。和西方大

12、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府而后才有国家,这就使立国者在做出某种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因此,“州权”的处理成为美国立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何顺果著美国史通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前后“州”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处理“州权”这一大难题的?(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其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9分)4

13、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根据治安维持法等法令,日本对军队和政府不利的消息被秘而不宣,进而被修改成对军队和政府有利的消息加以宣传。天皇是神,是超越国家的存在。对老百姓来说,军队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所以不能反对战争,直到天皇下令停战为止。战争领袖在开战以前对人民煽动说:我国是由于皇祖神敕而成为天皇万世一系的世界第一的神国,优秀的日本民族要参加天皇的圣战。日本人被优越感煽惑着,丧失了正义感,心安理得地侵略其他国家,杀戳其他民族。国家危机的说法不断传播,被煽动的国民信以为真,陷于偏狭的国家主义,成为推动战争的力量,还自以为是。在日本教育中,战争这段时间变成空白。在观念保守的文部省的安

14、排下,1937至1945这一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它钦定的教科书中一笔带过。而随后的年代,由于日本日渐繁荣,对战争的记忆日渐淡化,新的一代对历史真相、对确切发生过的事件,实在是所知甚微。年长的战争幸存者,包括对这一时期应该有更多了解的政治领袖们,采取了对当时发生的事件一概不认帐的态度。摘编自(美)基伯尼著战争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政府将国家引向战争之路所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不直面战争历史的原因及其后果。(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他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