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5856074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的运用。从考题形式上看,现在主要以主观表达题简答的形式在第卷中考查,2009年考试继续沿用了这一特点。 从命题角度上看,命题中往往不是单一命题,小的考点之间相互兼容,“选用句式”“修辞知识”或与“仿用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或与“变换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或与语言的连贯、病句的修改联合考查。2009年句式题的综合性将会为各省命题者所关注。从考题的选材上看,更加注重人文性、实用性,关注文化内涵、理念、哲思,关注新闻材料、生活材料。2009年随着新课标高考在一些省市铺开,本

2、考点将更加注重体现语文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关系;而各省市独立命题则使命题者对地方文化更加关注,从而使试题的地域性色彩将更加浓厚。既注重形式的一致,又注重内容选择的灵活性。本考点既可以综合测试理解句意、分析句式与表达效果关系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对于高考题,命题者一定会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选用句式在第I卷出现,常与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等综合出题。仿用句式,通常是给出一个例句或画线的句子,要求仿照例句形式和修辞特点,另起话题再造句子。题型主要有接力式、插入式、命题式和开放式。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

3、,对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的选择过程。从形式上看,一般用定位选句的形式考查。从所考句式看,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年高考中,“选用”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们在复习时,仍然不可轻视,因为只要高考还在考,就说明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目前,该题型的考查已经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联合考查,不单纯停留在对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等的考查了。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能力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

4、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句式仿用主要采取“依葫芦画瓢”的形式,从多侧面、多角度考查。对联仿写,诗词仿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的仿写等是近年考查的热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是指操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能。“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三项内容:第一是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第二是仿造列举的一句或几句话,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这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较新的题型。同时,它又是难度较大的题。这一类题从思维的角度看,是考查考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语法的角度看,是考查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从表

5、达方面看,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第三是掌握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能根据语境要求,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一、选用句式考点要求:选用句式的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需要来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选用句式还是一个修辞问题,与简明、连贯、得体的修辞要求存在着交叉关系方法技巧:在高考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一致、语意连贯、肯定与否定的照应等这里不再赘述。由于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区别句子类型,所以选用句式多是提供一个语境,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

6、来选择恰当句式。考查类型: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基本原则:(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使语意连贯。(2)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3)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一致起来。例一: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答案:D点拨: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

7、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C项的第一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衔接,所以选D项。例二: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 ,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答案:C点拨:本题是从排序照应的角度来考查选用句式的,上文

8、突出“巧”字,下文“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A、B项均为“爱看而不爱看”与原文的“不喜欢喜欢”照应错位。D项的“陈旧”、“新鲜”也不能与原文的“一般化”“特殊化”照应。二、仿用句式考点要求:常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它要求考生依照某一种句式,再续写一个或两个(当然也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句子。所要仿写出的句子涉及到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这种题由命题要求(第一语言)、仿照的句子(第二语言)和要求仿写的句子(答案,也称第三语言)三部分构成。仿用句式题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它主要是针对提供的新语境进行仿造句式,进行创造性发挥

9、。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近年来高考题的一个走向。应该是复习的重点。突出语言表达中的规范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特点,这是句式仿写题型命题的热点。所选材料会更加贴近考生的实际,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考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应变的能力。估计命题形势会每年都有变化,如访谈、社区宣传语、大型活动宣传片解说词等。其次,仿写句大都围绕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格命题。比喻、排比、比拟出现率极高,所以,应特别注意运用多种修辞仿写句子的训练。方法技巧:(1)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句义的一致。(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

10、,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 故乡的歌是,。 解题分析:表面上看,除了“富有意蕴”这一要求外,似乎没有别的限制。因此,一些学生在做题时便不加考虑,结果出现了许多并不理想的答案。其实,要想答好也不难,关键是要能够“软硬兼识,形神兼备”:1、识别并运用相应的句式结构首先分析句子的大结构。仔细阅读例句,不难看出,全句的基本结构应为:故乡的

11、歌是,总(在)其次分析句内的小结构。例句中,“一支清远的笛”是一个偏正短语,具体是由“定语(数量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语”构成;“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也是一个偏正短语,具体由“状语(在定语+名词中心语)+动词中心语”构成。弄清楚这些,在仿句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分别按例句中的结构去造句,这样,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回到前面,本句仿写的句式结构应是:故乡的歌是(事物),总在(的时候或的地方)(干什么或怎么样)2、识别并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细读不难发现,例句中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有一些通感(通感可以看着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的韵味。而暗喻是比喻的一种,应该明白,只有性质不同的事物才能作比,并且二者

12、还应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因此,在仿句时,也必须体现出例句的这一特征。下面这两个例子,就不符合要求:故乡的歌是一首轻柔的歌,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哼起。故乡的歌是一支优美的乐曲,总在寂寞的时候响起。有一定文学常识的人就会看出,句中的本体(歌)和喻体(歌、乐曲)是同一类事物,它们构不成比喻的条件。同时,由于是造两个仿写句,因此,两个用来作比的事物(喻体)最好属于不同的类别,以使句子更加变化多彩。下面这个仿写就不是太好:故乡的歌是一支清丽的箫,总在思乡的夜晚吹起;故乡的歌是一把悠扬的口琴,总在月圆的时候奏响。这是因为,“箫”、“口琴”同属乐器,而且与例句中的“笛”也属于同一类事物。3、识别并表现出仿句中相

13、应的情感、语言风格细加体会,例句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文雅清丽的特点,而且富有意蕴,仿句时,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出这些特点;并且,既然是“故乡的歌”,那么显然是针对远方的游子而言的,自然,后面用来作比的事物,一定会给远离故乡、飘泊旅居的游子带去亲切、温馨的感觉,从而抚慰他们思乡的孤寂心灵。因此,句中的意象必须符合这一要求,才能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所以,选用什么喻体是需要讲究的,它应该具有美感,能给人以情感的慰藉,否则就达不到仿写的要求。如:故乡的歌是一只怪叫着的乌鸦,总在客居的旅舍上空掠过;故乡的歌是一阵狂暴的沙砾,总在游子的心头敲打。试想,“怪叫着的乌鸦”、“狂暴的沙砾”怎能给人以美感,而“掠过”、

14、“敲打”,又怎能给游子以心灵的慰藉呢?再如“故乡的歌是一首忧愁的诗,总在深夜的灯下完成”一句,不但语意平淡,而且显然缺乏意蕴,只需在几个地方略作一点改动,其表现力就大不一样:故乡的歌是一首缠绵的诗,总在月圆思归的夜里吟唱;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找到很多可以用来作比的事物,如:灯、风、小溪、春雨、风帆、诗、信、鸟儿、花儿、茶、酒、云霞、山泉、月光、太阳等。另外,也要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意的完整,不然语句就缺乏表现力甚至文意不通。例如:故乡的歌是一杯香醇的酒,总在觥筹交错是记起;(搭配不当) 故乡的歌是一只船,总在巨浪的潮头上。(语意不完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仿句时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在平

15、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觉能力,这样就可以厚积薄发,从容应对了。本题较理想的仿写有: 故乡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一泓清凉的泉,总在酷热的荒漠中涌出; 故乡的歌是一座坚固的桥,总在布满沟壑的路上架起; 故乡的歌是一片灿烂的云霞,总在风雨之后的天空中出现; 故乡的歌是一封迟到的信,总在思乡正浓的夜晚飞临; 故乡的歌是一杯浓酽的茶,总在忧愁的日子里溢香; 故乡的歌是一轮明艳的朝阳,总在黑暗的海边升腾而起。解题分析:注意原句仿写四忌一忌话题脱离。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例一: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和“海鸥”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月亮说: ;海鸥说: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误例:月亮说:我放射的光芒最皎洁。海鸥说:我雄健的舞姿最美好。分析:在给定的例句中,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并在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