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831842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岳麓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30讲 Word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宋明理学1.(2015课标全国,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2014课标全国,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3.(2014课标全国,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4.(2013课标全国,25)程朱理学的影响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一宋明理学教材补充史论观点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巧学妙

2、用图示解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图解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图表证史 从烈妇的增多看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扼杀漫画解史 李贽的思想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三教合一”朱熹理道德伦理四书章句集注心内心私欲良知品德自我节制社会责任考点二商品近代科学个性黄宗羲“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君主专制启蒙考法1史料主旨类 “三教合一”的趋势【考题1】 (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

3、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明立意从唐代儒佛道竞相发展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题干信息反映了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而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始终未动摇。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选择题,难度很大。考生对唐代儒佛道发展地位理解不够全面,道教和佛教在唐代的社会地位跌宕起伏,B、D两项表述明显不够全面。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2)是儒、佛、道三教争论和融合的结果。(3)得益于北宋初期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讲求义理。考法2史论阐述类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思想的关系【考题2】

4、(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明立意从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特点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对明清活跃思想的实践及影响存在认识误区,明清之际活跃思想没有上升到社会实践层面,女子维护自身权益诉求的斗争材料也没有涉及。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

5、学思想的关系(1)批判与继承:黄宗羲批判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具有民主色彩。考法3史料主题类宋明理学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

6、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传习录 (1)史料一论述了理学的兴起及基本主张。根据史料一,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有哪些。并分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10分)提示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7、)。(2)史料二阐述了王阳明对山间花树所存在的看法。根据史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15分)提示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 根据史料一“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可归纳理学的积极作用;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可根据所学回答理学产生的条件。史料二“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突出反映了王阳明心外无物,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的观点;所谓“时代价值”即回答心学的历史

8、影响。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2)评价积极影响a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消极影响a宋明理

9、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c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学科素养19从比较研究角度认识“明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差异性”命题专家史论所谓明清之际启蒙思潮,是指曾经流行于中国明清之际的与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一种思潮。尽管其彼此多少有些相似,却又远不是一回事,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西两种启蒙思潮发生在不同的时代: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于经过文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的独立性空前增强的1718世纪,其时欧洲

10、正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则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其次,中西两种启蒙思潮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欧洲启蒙运动发生在一个具有多元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社会里。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则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启蒙思潮遂表现出了迥然不同于欧洲启蒙运动的特点:一是主体不同:欧洲启蒙运动的主体是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兴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主体则是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新兴市民阶层及其代言人。二是任务不同:欧洲启蒙运动的任务主要是反对教会权威和

11、封建制度;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任务主要是适应工商业发展的要求而改良现存的封建制度。三是目标不同:欧洲启蒙运动的目标是彻底摆脱旧的社会势力的束缚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目标则是通过改良现存的封建制度而实现国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因此,如果也可以套用曾经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所普遍使用的“理性”一词来表征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之精神特质的话,那么,这样的“理性”并不是指资产阶级理性,而是指市民阶层理性。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素养解读历史比较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对同时

12、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考题例证(2018四川成

13、都七中模拟)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A誓死捍卫理想信念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C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解析根据材料“被视为异端”可知,是从传统权威角度来看的,故A项错误;布鲁诺倡导日心说而遭到迫害,故B项错误;同理,故C项错误;布鲁诺的主张威胁到天主教会的权威,李贽的主张威胁到传统理学的权威,故D项正确。答案D命题突破尽管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有一定的启蒙意义,但相对于欧洲启蒙运动,前者的启蒙意义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从价值观方面说

14、,它虽有反理学之实,但却并不意味着它决心要摧毁理学以及为理学所维护的封建制度,而仅仅是意味着它有适应时代要求和迎合“人心陷溺之秋”(顾炎武语)的人情世故而改革理学和封建制度的旨趣和思想。(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临沂模拟)韩愈依据春秋公羊传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院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A崇佛抑儒成为国策 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儒释交融不断增强 D佛教世俗化的完成解析材料未体现“抑儒”,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皇帝并未采纳”“被贬谪”说明B项

15、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释交融不断增强,故C项正确;D项材料未体现。答案C2(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A强调“天人感应”B加速国内民族融合C推动理学的形成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解析韩愈等提倡回归儒家经典,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复兴,故C项正确。“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提倡的,故A项错误;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韩愈等期望维护儒家文化的纯正性,出于学术的目的,故B项错误;韩愈等工作是出于学术的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