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582999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正文 Word缺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十)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演变和政治的发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自己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A.防止武将专权B.重视分割丞相之权C.强调监察地方D.掌握国家经济命脉2.“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A.丞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C.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D.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3.2018山东

2、枣庄二模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宋代以后监察官多是进士出身,而这一标准得到宋以后历代朝廷的一再强调。这说明监察官选任()A.逐渐趋于民主科学B.由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C.不再受到皇权干扰D.由侧重德行到侧重学识4.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5.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

3、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在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6.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7.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

4、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这说明北宋()A.社会秩序不稳定B.官吏腐败很严重C.司法与行政不分D.行政效率的低下8.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据此可知,宋代()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9.2018山东烟台适练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官员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

5、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入仕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10.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录取侧重文学,唐玄宗以后,诗赋创作的优劣成为录取进士的主要依据。宋代科举取士,朝着重经义、重策论的方向发展,考试中诗赋等内容逐渐退居次席,甚至被抛弃。这一变化有利于()A.求取有经邦济国才能的人才B.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C.提高官员的文化和道德修养D.推动读书重学风气的形成11.2018河南安阳一模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

6、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度,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官;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世袭制度B.加强军事控制C.抑制割据势力D.控制官吏任免12.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约2

7、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每榜多达数百人。对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

8、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14.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

9、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元史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

10、间,把行省当作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课时作业(十一)第11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江西赣州期末宋代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佃农在交够定额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11、。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2.北宋太宗年间,大臣陈尧叟、梁鼎上言曰:“公田之未垦者,募民垦之,岁登所取,其数如民间主客之例。”(北宋时期土地主人为主户,租地户为客户。)这则材料说明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北宋得到发展B.北宋通过土地国有抑制土地兼并C.北宋政府通过垦田解决财政危机D.北宋农业领域雇佣关系产生3.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吏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

12、收B.提高粮食产量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维护国家统一4.据南宋高斯得所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耕作技术发达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C.经济重心地位稳定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5.2018江西上饶三模唐朝中期,由于人口增殖,名门大户特权的破坏,永业田不断扩大,可开发土地的减少,均田制难以再实行下去。到了宋朝,富民“招客为佃户”,佃户即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说法正确的是()A.是唐朝以来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B.官田仍然是当时主

13、要的占有形式C.形成土地买卖和转移缓慢的局面D.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6.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B.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最迟在宋代棉纺织使用了纺车D.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7.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瓷窑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A.沿海地区制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制瓷业迅速发展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

14、要商品8.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9.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反映了宋代()A.商人缴纳税收有所减少B.商品经济空前发展C.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D.近代商税制度确立10.2018河南濮阳一模北宋初年,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

15、的场所数目大大增加。由此可知,宋代()A.官府不再管理干预商业B.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C.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D.商业交易打破时空限制11.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A.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B.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C.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D.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12.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C.交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13.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从深层次上反映了()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C.南宋租赁经济盛行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4.下表为南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