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582541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7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用形象说话的 所谓 诗歌中 的形象 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 的艺术形象 主要鉴赏的是诗歌中的人物 形象 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 诗中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人物形象 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诗歌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 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景物形象 意象 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 诗歌形象 咏物和写景的区别 1 从描写对象上 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 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 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 没

2、有主次之分 2 从作用上 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 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写景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 面 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从抒发感情上 写景诗多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 抒发的是情感 表现的是情 绪 喜 乐 怒 哀 愁 等 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 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 迹 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 表达一种思想和志向 下列诗句是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柳永 雨霖铃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江畔独步寻 花七绝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 咏

3、梅 练一练 1 把握形象的特点 2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 情 3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讲究的是 一切景语皆情 语 的天人感应模式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 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情感中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答题策略 提问角度 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或这首诗歌在 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 方法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 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方法 1 缘景明情 探知诗人情感 物象的组合方式 动静组合 虚实组合 点面组合等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

4、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通过吟咏这首诗 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的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 间洒下来 清清泉水在山石 淙淙淌流 照 与 流 静动结合 给我们营造了一 种恬静清新的画面 体现了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这也 是作者着力追求内心的宁静 和思想的高洁 画面色彩 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 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A 鲜活 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 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高昂乐观愉悦的的 B 阴暗 凄冷和低沉的色调 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 伤感痛苦的 绝句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

5、是归年 这首诗作者是如何表达个人 情感的 绝 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 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 船 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以色彩的鲜明 清新怡人的 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 情 抒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 慨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 画 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画面的近处 两个黄鹂在碧绿的翠柳中婉啭鸣 唱 远处 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 高 高的山巅 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 门前的江边停 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 前两句黄 翠 白 青 用了四种颜色 色彩 鲜明 这样 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 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

6、永恒 万里船显得空间的 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 境界的阔大 不仅给人 以画面美感 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同时也表现了 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解析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 当时 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 因战乱 道阻 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 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 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 洽 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 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 才能 体现诗人的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比 反衬诗人 的思乡之切更加浓厚 2 分析意境 探知诗人感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

7、幽静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 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中写了哪些形象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列举景物 缺月 孤灯 风露 鸣蝉 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 孤寂 凄凉的氛围 处境 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 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 和对身体病痛 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3 透过表层 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 含蓄不露 富有哲理 在 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 这正是作 者要表达的主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诗人是如何

8、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字面上通过写自己的 行程 水流急 船行快 实质上表达了自己轻松愉 悦的心情 答题步骤 找出诗中画面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诗中体现主观情感的词语 将景物与主观情感的词语构成画面 从构成的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 答题格式 本诗通过描写 景物 营造了 气氛 描绘出一幅 的图画 表达了 的情 感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既咏物诗或杂诗中呤 咏的对象 如骆宾王 咏蝉 中 蝉 的形 象 陆游 卜算子咏梅 中 梅 的形象 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答题策略 提问角度 诗中塑造了怎样的XX形象 有何作用或者 意义 XX诗句体现了某物象的怎样的特征 某物象寄托了作者

9、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某 种情怀 答题方法 1 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 画家 元军 入侵时 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 寒菊 形象 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塑造了傲立不群 孤傲高洁 坚贞不 屈的菊花形象 从 不并百花 独立疏 篱 可以看出不随俗流 孤高傲世 从 枝头抱香死 北风不落 突出其在肃杀 的北风中枯死枝头 抱香而死的不屈坚 贞 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

10、 独守清 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 不仕元朝的的 爱国情操以及忠君报国 宁死不屈的可贵 精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本题为两问 寒菊 的形象分析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这两句咏菊诗 是人们对菊花的共 识 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 它是不 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 死 何曾光华落北风中 这两句进一 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 也决不被北 风吹落的高洁之志 描绘的傲骨凌 霜 孤傲绝俗的菊花 诗人借寒菊表 达的情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 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 词语进行分析 本诗名为咏菊 但菊 花实为自己的真

11、实写照 表示自己坚 守高尚情操 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 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 是他 不屈不移 忠于故国的誓言 2 关注色彩色调 辨析物象特征 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 彩 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 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 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 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问题 请分析这首诗的画面 美 这首诗写了秀丽的江山 茵 茵的花草 繁忙的燕子 懒睡的 鸳鸯 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 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远近相生 动静结合 渲染出浓浓春意 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也表现作者 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3 解读表

12、现手法 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 如比喻 拟人 借代 双关 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等 表达技巧 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渡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 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 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 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 醉吹横笛坐榕阴 颔联写出了浮桥的什么特点 作者是 如何写出它的特点的 特点 雄伟壮观 作者运 用夸张 衬托的手法写出浮 桥的特点的 作者以 怒涛 衬托其稳 固 用 九轨 千艘 极力 夸张 写出桥面的宽阔其及雄 伟的特征 4 明确解题关键 把握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

13、事物的 特点 如外形 内心世界 品质 感情等 解题关键点 抓副词 动词 抓抒情 议论句 关注隐含信息 抓注释 综合考虑诗词 中物象的内涵 独坐 李贽 有客开青眼 无人问落 花 暖风熏细草 凉月照睛 沙 客久翻疑梦 朋来不忆 家 琴书犹未整 独坐送晚 霞 这首诗意象丰富且颇象征意味 如第二联通过 和 两 个带有季节性特点的意象 展现 出诗人终年独坐的情景 暖风 凉月 标题 独坐 一词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全诗抓住客居他乡时极平常的情景 写自己的孤独与坦荡 深刻抒写自己对 来客的渴望 对朋友的思慕 对家乡的 怀念 对生活的信心 解析 这是一首结合诗歌的标题分析 诗歌的情感

14、题目 答题的关键是结合诗 中的重点词句作答 此题根据诗中的 无人问落花 可以看出 孤独寂寞 根据 客久 可知孤独寂寞的原因是 长久客居他乡 根据 朋来不忆家 可以看出 朋友来的喜悦之情 和之前 的 思乡之情 答题步骤 首先 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 形 态 色泽 特征 和环境特征 其次 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 抓物与志的 契合 点 最后 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体现作者的 某种情感或情操 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 象征 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 它具有XX的特点 诗人借 此形象表达了或抒发XX的情感或追求 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晋 陶渊明 杂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