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825410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记”这一文体的特征。 2、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3、领悟文章内容与思想内涵。预习思考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僇 人 惴栗 施施 茅筏 箕 踞 衽席 攒蹙 引觞满酌 萦青缭白培塿 灏气 冥合 颓然 遁隐 岈然 斫榛莽 垤 2.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

2、怀。3.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先生。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26岁中“博学宏词”科,授官集贤殿正字。后改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事。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在柳州任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

3、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游记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游记散文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注重对景物客观细腻地描写,同时他又将这种游记体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主观情感融合在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正好合了清朝学者王国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记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首尾呼应,它是柳宗元在永州时所作,都表现了作

4、者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合作讨论一疏通文意,注意文言知识。第一段内容概要:.余自为僇( )人,居是( )州,恒( )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翻译: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翻译: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翻译: 二(1)诵读第一段,说说西山之外的众山“漫漫而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作者为什么先写漫游众山?(2)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又包含什么哲理?课

5、后作业背诵并默写第一段 二翻译下列短文中的句子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呼?”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选自汉刘向说苑)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炳烛:点燃蜡烛。文化常识“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6、? 译文:_ _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文 : _ 自助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独坐敬亭山 江 雪 李 白 柳宗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敬亭山在宣州,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距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江雪大约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1)古人评独坐敬亭山有云:“两不厌”妙矣,传独坐之神。古人为什么这么说,请你做出合理的鉴赏。(2)江雪借“渔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了政治上的抑郁苦闷。请分析本诗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塑造“渔翁”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 江雪赏析:首先,它创造了峻

7、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竿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孤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

8、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诗歌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苏轼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却始

9、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露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孤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着实令人钦慕。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竿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独坐敬亭山赏析:敬亭山,又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的吟咏,抒发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

10、满之情,表现了诗人倔强、孤傲、清高的精神,暗示了自己因为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权贵而遭到的排挤和迫害的苦闷,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短暂的安慰和解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说:天色将晚,所有的鸟儿都从高空中消逝了,连仅有的一朵云彩也不肯停留,悠闲地飘走,这里表面为写景,实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可悲现实。在这首诗中,以“众鸟”和“孤云”所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闲”二字因诗人的“独坐”而产生,也好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二句,是指诗人只有和敬亭山相互间才能久看而不感到厌倦;就是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以敬亭山的雄伟壮丽与众鸟的喧嚣渺小、孤云的轻浮相比,更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伟岸,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参考答案(1)“两不厌”用拟人的手法,表面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人间的无情,点出“独”字。从而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