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582321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知识梳理】1.王位世袭制2.王族交纳贡赋卿大夫建立武装周天子王权独立性3.权力父系血缘嫡长子继承制统治集团【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2.A解析本题以周初分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西周通过分封把王族子弟分封到各地,形成拱卫王室的诸侯国,从而使西周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

2、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干重在考查分封制,排除D项。考点二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的皇权主义;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考点三相同点:保留了血缘社会。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A解析本题考查商汤的治国理念。根据材料

3、,商汤把捕猎鸟兽的罗网“去其三面”,因而获得诸侯拥护,从而创立商朝,由此信息可以判断,商汤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中国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故B项错误;C项与史记记载“意在说明”不符,故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源争夺的问题,故排除D项。考题2B解析本题以青铜器上铭文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关键信息是周代青铜器上铭文的变化:一是铭文格式化,字数增多,这体现的是对商代青铜器铭文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歌颂祖先,为子孙提供借鉴,这体现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对商朝青铜器铭文的内容与作用的继承与发扬。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内

4、容无关;C项说法本身错误,西周时宗法制是走向了完善,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挑战;材料未涉及青铜器功用与前代的比较,故D项错误。考题3C解析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源地。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订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考题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考古墓葬等级区别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秦国与东方六国墓葬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战国时

5、期秦国墓葬的特点是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没有等级差别,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中央集权加强的突出表现;而东方六国墓葬等级区分清楚,反映出分封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项内容题干中未涉及,故排除;B项内容本身表述错误,故排除;D项内容本身表述错误,战国时期的战争本身就是对分封制的破坏,故排除。练经典1.C解析“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体现的是国家没有完全控制地方,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故选C。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主权,没有实现集权,A项错误;分封制的分权性是指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割了中央权力,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分封制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进步制度,D项错误。2.B解析根

6、据材料可知,这些诸侯国都是臣服于周王朝的封国,都属于周王朝的势力范围,故而起到了拓展西周势力的作用,故选B。这些诸侯在西周初年都是臣服周王室的,“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并没有显露反叛之心,A项错误;仅依据材料中,我们并不能得出西周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的结论,C项错误;西周末年虽然已出现诸侯纷争现象,但他们都还是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并未出现诸侯纷争的局面,D项错误。3.B解析原文大意是,凡人性都亲近自己的双亲,因为亲近双亲所以尊崇自己的祖先,因为尊崇自己的祖先所以敬重作为祖先后裔的宗族,因为敬重作为先族后裔的宗族所以能团结聚拢族人,因为同族人聚拢在一起,所以有严谨的宗庙制度,有严谨的宗庙制度

7、所以有国家的威重。由此可知,材料强调血缘宗法关系,故选B。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扩大统治的疆域,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必要性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视血缘宗族关系,没有体现爵位世袭的重要性,D项错误。4.B解析据材料“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可知,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故选B。材料介绍采地与分封制的关系,没有反映出分封制的思想基础,A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项错误;封地由诸侯世袭,但其所有权归国君,不是诸侯的私有财产,D项错误。5.B解析本题以青铜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

8、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时期按照等级制度,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青铜比较稀缺,因此青铜器很少用作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6.A解析“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上下关系既区别贵贱等级,又保持和睦关系,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最能体现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故选A;礼乐制度本质上维护的是分封制下的社会等级秩序,故B、C两项错误;D项只是对礼的理解,故D项错误。7.C解析原始社会强调的是集体议事方式,材料中体现了这种集体议事方式的影响,故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推行,A项错误;

9、材料中突出的是“会群后”“召六卿”“共饬国典”,强调的不是专制主义,B项错误;材料不是在强调贵族议事制度的完善与否,D项错误。8.B解析根据材料“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朝他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君臣关系,君主对贵族而言还未获得应有的权威,此时君主权力还未实现高度集中,故选B。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主干知识梳理】1.耒耜铁农具2.冶铜技术司母戊鼎斜纹提花3.贝政治重农抑商【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历史地位: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

10、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评价: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否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封建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C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没有体现土地兼并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材料中“佃则有田”说明佃户有田可耕,B项错误;材料中“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子桑蓬”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C项正确;D项内容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并未全面反映材料

11、的内容,故错误。考点二原因:战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进步,促使商业贸易频繁;商人在商品竞争中推动商品畅销的需要。【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D解析本题以考古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战国前的社会经济特点。本题考查新课程标准的历史时空观,考查学生对地图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战国以前”;二是不少以自然陨铁为材料的铁器分布地区的差异,即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疆和长江流域也有分布;三是审设问“据此可知,战国以前”,要求答案完整反映材料信息。A项中“铁制农具”不能等同于题干中的“铁器实物”,同时“普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与材料中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等地相矛盾,排除;

12、B项与基本史实相违背,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新疆与中原的联系才开始密切;C项与材料中的“自然陨铁”相矛盾;材料涉及铁器分布的地区,铁器代表生产力水平,各地铁器使用差异,恰恰反映了各地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故答案为D项。考题2A解析本题以春秋战国之际的局部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依据题干图片材料可知,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巨富之地的陶和曹鲁之间均为河流、湖泊所在地,区域位置优势明显,故题干现象反映出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重要性,A项正确;图片信息未体现出争霸战争,故B项错误;交通条件只是影响经济状况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

13、性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显示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商业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题3A解析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一个农夫耕种土地可以养活五口人或九口人,这有利于个体家庭的稳定,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C项与史实正相反,故错误;个体农耕发展推动的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而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D项错误。考题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孟子时代的民间商人经商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到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

14、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说明民间商人经商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商业市镇兴起是在宋代,且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在城里市场上经商的商人交税,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练经典1.A解析“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是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2.D解析据材料“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

15、务粪泽、早锄早获”可知,古代农业注重农业时令,尊重自然规律,重视历法指导,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注重农业时令、尊重自然规律、重视历法指导都只是说明材料中的一个方面,表述不完整,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3.A解析由材料“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可知,当时已有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的政策,故排除B、D两项;材料没有说明商人地位的高低,故排除C项。4.C解析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了在利益驱动下,商人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长途贩运土特产品,故从业风险只说明其中的一部分,排除B项,选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5.C解析“

16、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的细致分工,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生产标准化”“生产多样化”“产量庞大”,直接排除A、B、D三项。6.D解析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排除A项;夏、商时就已制造出青铜器,排除B项;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主干知识梳理】1.私人讲学思想解放2.以德治民仁政仁义4.道无为而治相对5.夏小正【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核心特征:学术自由。原因: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人讲学之风盛行;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