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5810666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 工业企业污染防控行动计划企业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全面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根据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市水环境综合治理xx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和总体部署,结合全市工业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当前我市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基本情况(一)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工作状况“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以全省实施的环境治理新老“811”行动为契机,将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和监管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监测统计,全市工业废水入河量占

2、全市污染物入河量的比例逐年降低,其中工业生产废水COD入河量占全市污染源COD入河量的7%,工业生产废水氨氮入河量占全市污染源氨氮入河量的1%。 对全市河道的污染源强排在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之后。 1.开展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已建成投运的污水泵站达到70座、污水收集管网达到640公里,城市污水管网已覆盖到每个镇、街道、开发区,为全市工业污水入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推进工业污染企业污水纳管治理工作。 “十一五”期间,纳管企业范围扩大到全市,新增纳管企业413家,进网水量3986万吨,其中重点污染工业企业203家,全市具备入管网条件的化工、制革、印染、食品、造纸等

3、重污染型工业企业,污水经预处理达到入管网标准后,都已进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3.实施重点污染企业的关停工作。 “十一五”期间,关停了东亚制革有限公司、众令达制革有限公司、市天鑫制革有限公司、卡森实业有限公司的部分制革生产线,关停了农发区最大的三家化工厂之一的罗海化工和其他6家小化工企业,关停了钱江生化一分厂、市潮花酒业有限公司、2家丝厂和3家印染企业,关停了电镀园区外的全部电镀企业,关停规模小、污染重的工业企业,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也有利于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今年还将关停部分落后产能印染企业。 4.开展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制革行业的达标入网。 我市现有富邦集团、富

4、升皮革、恒盛制革已实现氨氮达标,其它制革企业也在不断努力之中;二是不断推进农发区化工企业的环境提升。 现63家企业完成整治任务;三是加强电镀专业区的专项环境整治。 市经贸部门联手环保部门,在不懈推进电镀企业清洁化生产、雨污分流改造、园区集中预处理达标入网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园区电镀企业的规范化考核,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5.开展污水排放提标改造工作。 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太湖流域特种企业需提标改造。 “十一五”期间,我市对20个电镀企业、2个污水集中处理厂、3个造纸企业、4个制版企业、2个制药企业、1个垃圾填埋厂下达了执行相关行业新标准的文件。 6.实施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工作。 开

5、展了许村镇科同港水域、上塘河沿线、新塘河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整治沿线印染企业,督促其完成验收工作,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污水纳管处理,严肃查处偷排、漏排、污水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实施中水回用,减少排污量。 7.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 为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投资180多万,建立了1个中心污染源监控中心;投入1860万元,完成了103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为客观评价进、出界水质以及各地的水环境治理状况,我市还投入140多万元,完成了市界主要交界断面2个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全市水污染预警能力和监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工业企业污水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1.企业污水治理的认识有

6、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工业企业仍存在环境意识不强,管理水平较低,甚至尚有偷排、漏排现象。 企业清洁化生产意识淡薄,还存在少量超总量排放现象。 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整体有待提升。 通过对新建项目环保措施“三同时”的大力实施和已建项目清洁生产的有效开展,全市大部分区域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并实现达标排放,但仍有少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污染治理水平仍停留在COD达标为主的初级阶段,作为我市主要污染因子的氮磷等指标的控制还没有全面展开。 3.企业生产废水尚未实现全部纳管处理。 我市大部分工业园区、开发区污水主管基本铺设到位,重点污染企业的生产污水已基本实现入管排放,但仍有12.1%的工业

7、企业生产污水尚未纳管,还存在小部分工业污水排入河网污染水环境的情况。 据调查统计,xx年仍有工业污染源(含生活污水)COD1423.27吨、氨氮72.7吨排入河网水环境,分别占全市污染物入河量的8%、6%。 4.企业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不彻底。 尽管目前市工业废水入管率较高,但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纳管情况并不乐观。 雨污不分流、生活污水未入网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5.污水管网建设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水务体制改革后,我市污水主干管由城投集团和水务集团负责建设,而从企业接入主干管道的支流污水管道,则由企业自行负责建设,但该支管建设无明确的责任管理部门。 因此,部分企业虽然已具备纳管条件,但因涉及费用支出,

8、还有企业能拖则拖,入网进程缓慢。 6.污水处理费用收取不够完善。 目前,我市对污水处理费用收取的计量方式认定是以“企业是否安装流量计”为依据(已安装污水排放计量装置的,按污水排放量计收;未安装污水排放计量装置的,按城市供水的售水量和取用水量计收),小部分企业为了逃避污水计量,将污水偷偷直排,导致部分用水量较大的污染性企业其污水处理费反而低于用水量较小的一般工业企业,企业周边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以保护水环境、保障水安全、遏制水

9、污染、重建水生态为出发点,以整治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工作重点,以工业循环经济企业示范创建为载体,全面实施我市工业企业控源截污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的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彻底根治工业企业污水的排放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市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优化产业、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共享率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和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通过排污口整治,大力完善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收费标准及方式,提高工业企业污水纳管

10、率;通过加强在线监测、公众监督管理和事后处罚等措施,提高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 三、工作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统筹规划与标本兼治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依靠科技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创新机制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污水防治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1.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向经济开发区、市镇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的优势,从源头上提高工业企业污水纳管排放率,做到产业集群和污水治理的合理有机结合;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

11、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xx年底,各镇(街道)、开发区完成或完善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规划。 2.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培育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亩产效益好、资源消耗较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升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太阳能、包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食品六大优势产业。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国家、省、市最新产业政策和导向为依据,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现状情况,全面

12、开展对当前较为突出的电镀、印染、化工、制革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 xx年底基本完成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规划提出的阶段性转型升级目标。 xx年底完成列入计划内的印染小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并全面启动电镀、化工、制革前道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整治行动。 xx年底初步完成相关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同时,xx年底前排出其他规模以下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和关闭、整治、搬迁计划,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关闭、整治、搬迁计划任务。 (二)全面控制工业污染,防止污水偷排漏排1.开展工业普查,落实整治方案。 在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普查的基础上,制订各镇、街道、

13、开发区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污水入网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整治工作,并建立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信息系统,为工业污染控制的决策和监管服务。 xx年底前完成工业污染源普查,并根据河道整治进度核查排放口,全面建立工业企业污染排放信息系统。 2.严把“三同时”关,防治新污染。 新引进工业企业项目严格按照市工业投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执行,进一步加强审批和环境评估,积极培育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水资源消耗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努力防治工业企业新污染的产生。 xx年底前,制定全市工业项目准入办法,所有新建项目一律执行严格的审批和环评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xx年,环评审批率100%,“三同时”验收率9

14、0%以上。 3.建立科学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机制。 改进现有的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和方式,解决我市目前存在的污水偷排漏排现象,实现“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提高企业自觉主动进网纳管的积极性。 xx年底前建立起比现在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费收取机制。 4.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重点污染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xx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xx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三)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工业污水得到有效处理1.加快工业企业污水管网建设。 围绕产业布局规划,在集中主干管建设的同时,

15、同步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生活废水收集支管建设工作和原雨污合流区域、雨污分流不彻底区域管网改造工作,加快形成覆盖全市各区域、功能完善的工业企业污水收集管理系统,为全市工业企业生活和生产污水实现纳管排放提供技术支撑、创造硬件基础。 xx年底前,实现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入网率100%。 xx年底前,实现企业生产污水达标入网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100%。 xx年底前,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厂区内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改造。 2.实施排污口普查封堵。 对全市工业企业污水排污口进行全面普查,结合河道整治工作,根据排查出的工业污染向河道直排的排污口和各工业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封闭排污口的具体实施计划,坚决封闭全部入河排污口,以确保工业企业全部生产、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xx年底前,完成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封闭工作计划制定。 xx年底前,完成50%的入河排污口封闭。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