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才核算体系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808385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人才核算体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人才核算体系的设计一、核算教育人才成本的意义(一)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教育成本含义的“模糊”,权威教育成本合算的缺失,一方面是社会屡屡诟病不断上涨的学费,另一方面是学校常常抱怨办学经费的不足。只有对学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反映和报告,提供教育成本相关信息,国家有关部门才能适时调整收费政策,制定学费标准,合理建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才能使国家、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和谐统一的共同体。(二)有利于国拨经费的核定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培养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这说明教育

2、成本是股价划拨办学经费的重要依据。只有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政府有关部门在编制学校经费预算以及提请权利机构追加或减少政府投入时才更有说服力。(三)有利于银行贷款的筹措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基本建设的蓬勃发展,单一的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办学需要,从而使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成为现实的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一般会本着谨慎原则,对贷款方进行考核。其中考核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校教育成本。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快地筹资,学校必须进行成本核算。(四)有利于合理办学规模的确定近几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出台,许多学校都呈几何级数扩大了招生规模,其中不少学校缺乏成本核算信

3、息,缺少对办学规模的科学论证,其盲目发展势必一方面加重学校的财务负担,加大学校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和浪费。只有进行成本核算,依据教育成本指标参数,合理确定办学规模,才能制定持续科学的发展规划。(五)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努力节省学校的各项费用成本,可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学校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通过规范、控制学校教育成本,可以建立学校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可以形成学校教学与财务的联动,力争以最少的人、财、物耗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从而改变业

4、务决定财务、财务服从业务的局面,把学校办成懂经济、会核算、善管理的“知识型企业”。二、核算教育人才成本的原则(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对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同时存在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处理原则,对预算资金的收支处理按照收付实现制处理,对经营活动收入和支出的处理按权责发生制进行。高等学校之所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假设:高等学校会计核算要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里国家预算资金的运动,以本期实际收到和实际支出的资金作为核算的数据

5、,准确地反映报告期的预算经费收支情况,以检查国家预算中有关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收付实现制并没有准确反映学校的收支情况,导致账面的资产和负债与实际不符。例如高等学校学生欠缴的学费不在账面反映。目前学生欠费额相当大,少计了学校资产。另外,固定资产一次性全部计入支出,导致当期支出数额庞大,并且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同时通过固定基金核算的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的价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维持固定资产的再生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 要准确反映和核算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采用企业成本核算中普遍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成为一种必然。采用权责发生制是高等学校

6、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收支配比的需要。它不仅有助于进行正确核算教育成本,而且能如实反映高等学校在教育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房屋、图书等,在一定时期内均为一次性投入,是投入在先,使用在后。对这些固定资产通过“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来核算。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对银行贷款利息的偿还和欠发工资等这类负债,在收付实现制下只在偿还时才计入账簿,低估了财务风险,而在权责发生制下每月都要计入账簿,可以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的债务状况和各期教育成本水平。(二)收益成本配合原则 收益成本配合原则又称配比原则,它要求费用与其相关收益相匹配,即将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或归集于某些对象上的费用

7、与有关的收入或产出相匹配、相比较。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或产出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是根据收入或产出和费用的内在联系,要求将一定时期的收入或产出与为取得收入或产出所发生的费用在同一期间进行确认和计量。 在实际工作中收益成本配合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合,将收入或产出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合,将一定时期的收入或产出与同时期的成本费用相配合。例如为培养教育学专业学生所发生的支出不能计入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成本中去,把与培养学生无关的费用,在计算成本时剔除。本学期购买的教学用品支出不能计入下学期中去。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规定:“

8、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并没有对高等学校进行成本核算必须遵循收益成本配合原则进行规定。但是在核算教育成本时采用这一核算原则,能够准确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准确计算出一个时期或某一项教育产品成本。高等学校各项成本的计量必须在确定成本对象之后合理、准确地应用收益成本配合原则,将教育的费用与教育的收益相配合、将科研的费用与新知识的产出或技术改进相配合。 (三)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资本性支出是指取得

9、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涉及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支出,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资本性支出是与收益性支出相对称的。它是指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支出。 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如把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当期费用,多计了资产价值,虚增利润;反之,则多计了当期费用,少计了资产价值,虚减利润。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

10、性支出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本会计期间的费用成本;凡是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期间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并在产生效益的几个会计期间内均衡地摊销,分别计入几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成本。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但是目前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没有对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进行区分。依据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标准,可以确定事业支出属于收益性

11、支出,基本建设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单位支出根据配比原则不能计入教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重要意义在于正确确定哪些支出应计入当期成本,哪些支出不能计入当期成本。要准确核算教育成本,就必须遵循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高等学校的支出中,也存在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要准确地核算教育成本,也必须遵循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四)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是指对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反映。这条原则是事业单位会计特有的一条准则,它只存在于事业单位会计。这是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区别于一般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国家指定用

12、途的各类专项资金和专用基金,应当根据指定用途使用,不能挪作他用。专款专用原则对于高等学校的资金使用权限固然有所削弱,但却是出资者对其资金使用的一种约束和控制,是对高等学校不要求投资回报的资金使用的一种要求,是出资者权利的体现。在资金投入主体较多,投入项目较多的高等学校,必须按资金取得时规定的不同用途使用资金,专款专用并专设账户;会计报表应单独反映其取得、使用情况,从而保证专用资金的使用效果。“专款专用”原则是预算会计特有的会计原则,充分体现了非营利组织按出资人意愿使用资金的思想。高等学校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此项原则,保证国家利益的顺利实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收益成本配合原则、区分

13、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从不同方面规范会计主体,正确地核算收入和成本,是高等学校核算教育成本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三、教育人才成本核算的必要工作分批法是以学校每届学生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成本费用和计算学校教育成本的方法。分批法必须以物价相对稳定、毕业生质量同一、学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等作为假设前提。分批法成本核算期为年,平时每月不需要计算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成本,每年学生毕业当月的月末可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各专业合格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教育成本及各年级学生教育成本。(一)分批法的核算周期分批法核算教育成本,要按月归集各专业实际教育费用

14、,但由于平时每年年末一般没有毕业生,每年六、七月份才有学生毕业,所以学校的成本计算期为每学年。一般为每学年的9月1日至次年7月31日,分批法平时每年末一般没有毕业生,可以不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每年的六(七)月末,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算毕业生成本和非毕业生成本。(二)分批法的假设前提1、毕业生质量同一假设。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好坏,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学习好坏不仅受学校教育过程的影响,还受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和努力程序的影响,如果在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中考虑毕业生质量等级的差异,这种成本核算很难进行。所以,必须以合格毕业生质量同一为前提,核算学校教育成本。2

15、、物价相对稳定假设。学校教育成本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等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实物性消耗量,而且还取决于各种消耗的价格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灵活多变的,若考虑每一时点的价格变化,成本核算将很难进行,假设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成本核算期内不发生明显变化,便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核算学校教育成本。3、学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假设。实际工作中,学校的学年通常是每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8月底,与公历年度不一致,而学校的经费支出毕竟主要是由财政拨款弥补,而财政拨款及学校会计核算都是采用的公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会计核算年度与学校学年之间的差异,不便于

16、正确核算学校教育成本。为了便于准确核算学校的成本,评价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假设学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四、成本核算程序(一)教育人才成本核算的要素学校事业活动中的支出可分为12大类:教学支出、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教职工福利保障支出、其他支出、教学服务支出、科研服务支出、其他服务支出。其中直接与培养各种学历教育的学生有关的支出包括教学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和学生事务支出。前4种支出又具体细分为:人员费用、业务费、设备购置费、设施修缮费、其他费用。1、教学支出指学校为培养本科生各类能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学生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开支。除设备购置费外,其他费用应按系所分别将金额计入人才成本;设备购置费中的各种设备购置费可参考企业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法分期计入人才成本。2、业务辅助支出,指学校图书馆、计算中心、测试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