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80811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四)生态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湖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如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澳大利亚沿海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降水地形洋流ABCD2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的大量破坏将()A吸引鱼群聚集 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加剧海岸侵蚀解析:1.B2.D第1题,结合图示,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

2、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所以纬度和洋流是主导因素。第2题,沿海森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红树林大量减少将会导致鱼群减少,泥沙淤积减少,海岸侵蚀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与污染物的排放有关。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近年来卫星多次监测到海湾上空出现沙尘暴,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的沙尘主要来源于()A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 B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C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 D图示地区裸露的河岸4通过对卫星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可能原因是()A板块活跃,火山喷发加剧 B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C资源开采

3、,地表植被破坏 D环流异常,西风风力增强解析:3.D4.B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北美洲西北部高纬地区,沙源不可能来源于我国西北,A错。该区域位于极地东风带,常年盛行东北风,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在该地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位于该地西部,所以都不可能带来沙源,B、C错。图示河流沉积物多,枯水期裸露形成疏松沙源,D对。第4题,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频率和影响程度日趋加剧,说明逐年增强,可能是全球变暖,冰川持续消退导致裸露地表增加,发生沙尘暴几率增加,B对。火山喷发不会持续加剧,西风风力不会持续增强,A、D错。资源开采,破坏植被面积也不是逐年增加,C错。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6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解析:5.D6.B第5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为地表侵蚀;地表受到侵蚀后,变得高低不平,起伏增大,故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为植被条件差。第6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78题。7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A为石漠化面积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生物多样性B为生物多样性

5、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C为环境人口容量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D为石漠化面积为生物多样性为环境人口容量8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活动解析:7.A8.D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覆盖率在不断下降,因而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石漠化面积的不断增加。第8题,西南地区多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作用增强,从而加剧石漠化的形成。读下图,回答910题。9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泥沙淤积严重 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 D工程质量低10

6、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恢复原始生态环境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 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解析:9.A10.A第9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10题,甲图中河流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二、综合题(共50分)11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说出图中A山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2)针对A地区人类与耕地资源矛盾紧

7、张的局面,请提出缓解措施。(8分)解析:第(1)题,A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第(2)题,A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答案:(1)A山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理由:位于湿润气候的山区,河流上游。(2)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防治耕地退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国家,总面积达

8、242 000 km2,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孕育着3 500种植物和1 000多种动物,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围高原台地被开垦的农田有成千上万亩,牧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滥捕滥猎时有发生。时至今日,湿地只有不到2%的区域被划为政府保护区域。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潘塔纳尔湿地正在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1)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的原因。(6分)(2)说明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减少对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10分)(

9、3)请提出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主要从水域面积和热带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第(2)题,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降低;水质恶化;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第(3)题,从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国之间国际协作、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居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水域面积

10、大,湿地范围广;水位季节变化大,湿地类型多样;陆地径流的注入携带大量营养类及植物种子;纬度低,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2)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降低;水质恶化;生态环境趋于恶化。(3)流域内禁止开垦,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禁止滥捕滥猎,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国之间国际协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湿地观光旅游业;加强居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13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6分)材料一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

11、会减少40升。3个牧民家庭2012年与2015年的收入如下表所示:牧民家庭饲养奶牛/头单位产量/(升/头)产奶量/升2012年2015年2012年2015年2012年2015年甲20201 00096020 00019 200乙40401 00096040 00038 400丙20221 00096020 00021 120合计80823 0002 88080 00078 720材料二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1) 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_。(4分)(

12、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_。(4分)(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8分)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在减少,这是由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合理放牧,不断提高草场的载畜量,还要想方设法提高牧民的收入,从根源上解决超载问题。答案:(1)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导致牧民转移(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政策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的环保意识等。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