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25807566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做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理论先行自申报本课题始,我们就着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何芳)、要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栾传大)、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惠进志)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潘伟英)等著作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相关综述,为更好地实施本课题的研究。调查现状重点做好三项工作:首先,选定调查的具体对象,并对所选对象进行前测;其次,作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再次,分析、总结调查材料,采取措施。落实措施围绕学生生活育德,初步构建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主要确立了“感激父母的养育

2、,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系列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1、采编感恩教育故事。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德育环境,我以 “前人的故事”和“身边的故事”两大板块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祖国,感恩环境”等以感恩为主题的采编感恩教育故事活动,以此创设学生抒发情感的舞台,让学生在采编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文化的教育,体悟感恩文化的精髓。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用善感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拥有,并勇敢地用语言将自己的情

3、感表达出来。本人认为,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光凭单纯、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引发他们对“感恩”形成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的。而对于我们班级来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千百年来,在我们身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恩故事。勤劳勇敢的高淳人民,代代相传,奋斗不止,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邻里相亲,长幼相爱,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困济贫、尊师重教等,这些传统美德流传在人民中间,汇编成一支支可歌可泣的故事。采编感恩故事,其实质就是一项小学生主体探究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千年历史文化遗产,面对的是广袤繁复的社区人文资源,要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来完

4、成这项工作,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实施感恩故事采编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整个采编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安排,以求将完成任务的困难降到最低点。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实现了班级、家庭、社区的活动互补和环境优势整合,我们的这一项主题探究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教师学生热情高涨、家庭社会配合密切的氛围之中,因此,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班学生通过采访活动,共收集孝敬感恩资料近三万字,编写孝敬故事资料40多份。感恩故事采编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2、读感恩故事,造感恩教育之势。本人认为

5、,通过前面的探源活动,我们学生的手中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感恩资料,但这只是个人的探索成果,只是个人有限的体悟。我们要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将学生手中已有的分散的感恩教育资源汇聚在一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从而有效营造一种有利于班级感恩教育开展的氛围,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益。为此。我提出了“读在校园、读在家庭、读在社区”的口号,充分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收集到的感恩素材。读在校园班级是学生集中的场所、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应该成为我们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手段。为此,我采取强化环境布置和组织交流活动这

6、两项措施来做好这项工作。强化班级感恩环境布置。我认为,人的情感与人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则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是引发深化学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以氛围渲染造班级感恩教育之声势和榜样引路夯班级感恩教育之基础的思路,对班级环境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以适应我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的需要。为此我在班上开辟了“感恩教育园地”专栏,内容有班级感恩活动动态、学生收集的感恩故事、感恩格言、感恩心语,班级“孝敬之星”的大幅照片和他们的感人事迹等。班级感恩环境的布置,让全体同学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

7、作用。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在采编感恩故事活动中,学生们收集了大量的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班级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读在家庭我认为,家庭是学生又一个主要生活场所,也是班级教育得以获取收效的主要支柱。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推进班级感恩教育,扩大班级感恩教育的影响场,应该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

8、,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又一手段。为此,我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里开展“每周一故事”的活动,让队员把在班级里获得的孝敬感恩故事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也每周讲一个孝敬感恩故事给孩子听。这样,我们在把班级感恩教育向家庭渗透的同时,又利用家庭这一阵地不断地获取感恩教育的资源,使得我们的班级感恩教育更为充实,更富实效。读在社区我认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社区,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社区,假如能让社区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的坚强后盾,这对于我们最终收获感恩教育的硕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结合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通过“感恩故事漫画展”、“感恩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感恩故事向社会展示交流

9、,并从叔叔阿姨婶婶伯伯的口中获取更多的感恩故事。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活动的实践,班级感恩教育的意识不仅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更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的每个角落,这就为我们深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3、重在行动,提感恩教育之效。我认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鉴于这种认识,这一主题的

10、统领下,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实践活动。(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3.8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我们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小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节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报恩

11、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主要开展的活动有:感激祖国之恩:有“祖国在我心中”庆国庆中队活动、“歌唱祖国”小合唱比赛、“我爱我的祖国”手抄报、“我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家校共庆“六一”、参观感受家乡变化、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等。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有“感恩父母”主题队会、“亲情主题”征文活动、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过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家书活动等。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有“感恩老师”主题队会、我难忘的一位老师作文比赛、“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

12、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有“今天我值日”活动、三月份“我们都是小雷锋”活动、“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等。感恩自然的赐予:有白色垃圾清除行动、“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队会、“快乐植树节”活动、保护母亲湖主题活动等。(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主要做法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

13、悔的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常说感恩的话。爱需要表达,就让学生从说做起。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长辈常问好,讲礼貌,做父母长辈的看在眼里,就会喜在心里。指导孩子做孝敬的事。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等,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完成孝心作业,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一片纸屑。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

14、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懂得报恩。师生同读孝敬美德故事。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鼓励孩子做推广孝敬美德的小使者。每位学生在家中实践孝敬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在每学期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孝敬作文人人写。围绕“感恩“主题,我要求学生常写感恩作文。经常收集传统美德故事,再结合自己所做的事写下心得体会或记事的作文。从这些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内心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了

15、一片片感恩之心。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感恩的教育内容。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关心老人、别把花草弄脏了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其中的“感恩”因素,让学生体会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么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迷人的光彩!(4)设“感恩日”倡导报恩实践活动。一项教育活动,只有将它融入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化意识塑造人格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实施班级感恩教育活动过程中,创设了“感恩日”,即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感恩日”,以此来实现感恩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感恩日”活动的内容,

16、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在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感恩家庭的事,也可以是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事。“感恩日”活动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填写感恩活动登记卡,并请家长、受助对象等相关人员签上名字。“感恩日”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的美德内涵,更促使他们将感恩意识付诸了行动。(5)家校联同开展感恩实践活动。我认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社会是孩子发展的自由空间,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熏陶之地;而家庭和社会,则都是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基地。因此我们的感恩教育要从家庭社会入手,孩子的感恩行动要从家庭社会做起,建联动制度促家庭感恩教育。我们知道,相对班级教育来说,家庭教育较多地呈现出松散无序、易走极端等特征,因此,为了将家庭教育引入到班级感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