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5795948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汽车本身的性能安全、可靠、经济,更是强调汽车内的空气质量能舒适、绿色、健康、环保。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人们在购买和使用新车时要求低毒性低气味,不仅看重挥发性有机物的低排放,同样也看重汽车车内的低气味(无气味),而有些车内空气的气味非常刺鼻难闻且令人难以接受的,通常会使消费者望而却步。目前汽车整车企业在开展气味评价时,一般做法都是将试验车辆停放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内,开门静止6h,然后关门密闭16h,让经培训的试验人员进行气味评价。随着这几年

2、整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2017年ISO 12219-7-2017 道路车辆内部空气 - 第7部分:通过嗅觉测量的道路车辆车内空气和内饰组件试验室空气嗅觉测定发布后,对于高温模式和驾驶模式的评价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但这两种模式在试验过程中环境参数会有多种组合,对应不同的试验标准,同时高温下原有的进车式评价方法会导致结果的一致性很差,即使使用ISO 12219-7-2017进行气味评价也具有局限性,因而需要对T/CMIF 13-2016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进行修订。本项目是根据2019年第一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中机联标(2019)65号文),项目编号20190112,项

3、目名称“汽车车内空气的气味评价规范”进行标准修订工作,主要起草单位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长春汽车检测中心、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计划完成时间是2020年4月。2 主要工作过程起草阶段:本标准于2019年初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长春汽车检测中心、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等召开标准修订筹备会议,成立了标准修订工作组,确认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担任组长单位,负责主要修订起草工作。该会议同时确定了标准的内容、范围、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等。起草工作组在工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

4、更多的是结合测试应用经验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了标准草案初稿。并于2019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讨论了标准的总体架构,表述方式,对各项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据提出内容要求。根据工作组及相关专家研讨后的要求,对标准草案初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按照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计划于2019年10月在天津召开了标准讨论稿的审查会,对汽车车内空气气味评价规范的内容进行了评审和讨论。根据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工作组对标准讨论稿进行修改,形成了汽车车内空气气味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由组长审核后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本标准主要参加单

5、位包括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原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长春汽车检测中心、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所做的工作:工作组组长,主持全面协调工作,负责对各阶段标准的审核;本标准主要执笔人,负责本标准的具体起草与修订;相关同志负责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及资料查证,对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相关同志负责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全面调研,负责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整理。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标准在修订工作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标准制定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统筹推进。本标准在结构编写和内容编排等方面依据GB/T 1

6、.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时,综合考虑行业需求,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技术上的合理性。(2)主要内容本次修订标准将主要增加:1、增加气味评价模式,首先在原标准的“3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对环境模式、高温驻车模式和驾驶模式的定义,其次,增加“4.5.4 车内空气气味评价阶段-高温驻车模式”和“4.5.5 车内空气气味评价阶段-驾驶模式”变更内容增加原因试验数据支持增加对环境模式、高温驻车模式和驾驶模式的定义常温模式无法准确反映车辆的气味特性;需要明确试验模式对应工况参考表2、图13增加“4.5.

7、4 车内空气气味评价阶段-高温驻车模式”和“4.5.5 车内空气气味评价阶段-驾驶模式”并规定了该模式下空调的模式和参数设定。明确试验具体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参考ISO 12219-1中对空调状态模式的设定2、在同一模式中增加一种评价方法,在4.5.2的环境模式中增加了方法二,气味袋评价法,并在附录A中对该评价方法的实施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是针对新增加的高温驻车模式和驾驶模式,在新的4.5.3和4.5.4节中推荐使用该评价方法。原标准内容变更内容增加原因试验数据支持气味评价方法采用步入式评价法在4.5.2的环境模式中增加了方法二,气味袋评价法为获得更好的试验一致性,准确反映车内状况参考图13、改

8、进了气味等级的描述,对4.6中气味等级的描述做了修改,具体修改见下表1,修改后,配合新修订的T/CMIF XX汽车气味评价员培训规范可以使评价员更好的区分气味等级。表1 气味等级及对应描述气味强度评分等级原描述新描述1级无气味,不易察觉到无气味,2级油漆味,可以察觉到,轻微强度可察觉到,无干扰性气味3级有明显气味,可以明显感觉到,中等强度可明显察觉到,无干扰性气味4级有明显气味,强度较大可明显察觉到,有干扰性气味5级有明显气味,强度很大可明显察觉到,有强烈干扰性气味6级不可忍受的气味不可忍受的气味4、环境模式考虑了23的状况,目前进行测试时不仅仅会进行国标试验,也会面向国际进行国际标准的试验,

9、因而在新增加的3.3节中对环境模式做了区分,同时在表3中也增加了相应选项。原标准内容变更内容增加原因依据/参考标准环境模式温度为25新增加的3.3节中对环境模式做了区分,增加了23的描述进行国际标准的试验的需求ISO 12219-7ISO 12219-15、在“4.1 气味评价环境舱要求”中增加了高温模式和驾驶模式时对环境舱配置的要求。原标准内容变更内容增加原因依据/参考标准无高温模式和驾驶模式增加了高温模式和驾驶模式时对环境舱配置的要求增加了试验模式后对舱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SO 12219-7ISO 12219-16、气味评价表格更新,在表3中增加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使得评价方法应用更加

10、便捷。7、修改了表1中可接受程度的描述,综合行业建议,对于使用中的汽车仅推荐使用,结果供参考,不做判定。8、修改了4.1中对整车舱背景的描述,综合行业建议,原标准中规定气味等级1.0难以达到,因此拟修改为2.0级。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引入了方法二:气味袋评价法,以某款车为例,两种气味评价方式结果对比结果见下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采气袋评价法(方法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当将气味评价人数增加至12人(方法一,按照每批3人进入,共计4批)时,统计结果如图1到图3所示,气味评价的一致性方面,方法二的优势更加明显,对高温驻车模式和驾驶模式而言更加突出。同时2017年发布的ISO 12219-7-2

11、017中便采取的采气袋评价法,该方法能更好的反映车内气味的等级和保持人员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表2 两种气味评价方式结果对比结果环境模式高温驻车模式驾驶模式评价员次序进车评价方法采气袋评价法进车评价方法采气袋评价法进车评价方法采气袋评价法13.03.03.54.04.04.023.53.04.03.54.04.033.03.03.53.54.04.043.03.03.03.53.54.053.03.03.03.53.54.0图1常温模式不同评价方法结果统计图图2高温模式不同评价方法结果统计图图3驾驶模式不同评价方法结果统计图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

12、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该标准修订完成后,可以解决标龄老化,体现行业评价测试方法的新技术,可以更好地科学反映车内气味的情况。针对目前行业在高温气味评价过程中出现气味衰减的问题,引入采气袋评价法,使最终评价数值能更好的反映车内气味,使得行业在解决车内气味问题中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六、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目前行业内企标众多,评价方式差异也较大,但常温评价均在按照HJ/T 400-2007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测试后进行,主要区别集中在进入车辆的方式、气味等级和评价时车辆状态上,下表3列举了行业内典型的几个企业标准。表3 典型企标的气味评价方法企业等级进车方式评价状态其他110级每次同时分别从4个门各进入1

13、人常温模式、常温下各种空调模式包括自然通风模式、制冷模式和制暖模式26级每次开门仅能进1人常温-36级第一批进3人第二批2人,但不能同时打开车门常温每位气味评价员对车内所有位置进行评价46级第一批3人,第二批 2人常温,高温,驾驶高温JAMA标准56级每次同时分别从4个门进入4人常温,高温,0级开始,每个温度测试两批,测试间隔为4h66级4人以上常温、高温、驾驶考虑了新旧车状态和真实道路驾驶76级第一批3人,第二批 2人常温-ISO 12219-7-2017 道路车辆内部空气 - 第7部分:通过嗅觉测量的道路车辆车内空气和内饰组件试验室空气嗅觉测定,评价过程和ISO 12219-1相结合,具体

14、测试时间点如图4所示。该标准对气味评价时,不是采用进入车内的方式,而是将被检车辆内部的气体使用采气袋收集,后期进行评价的方式。采集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评价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4 ISO 12219-7-2017气味评价测试时间示意图1 车内气体 2 阀门 3 采样袋延长管 4 采样袋 5 筒体6 抽气口 7 桶内气体出气口 8 抽气泵图5 采样装置示意图1 待评价气体 2 阀门 3 采样袋延长管 4 采样袋 5 筒体6 输气口 7 清洁压缩空气入口 8 评价漏斗图2 评价装置示意图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行业内都开始对高温和驾驶模式的气味测试有了需求,而且人员进入车内会导致气味消散也都成为共识,

15、几家主流车企也均采取不同方式来避免气味物质在评价时的消散,常温评价的差异相对较小,但在高温模式下这些措施并不能保证多次评价间的差异,雷诺-日产标准中间隔4 h的方式虽然可以避免两次评价的差异,但耗费时间太长,不易于操作。本标准参考的ISO 12219-7中的方案,引用了该标准中的气味评价方法,通过采气袋将气体采集出来进行评价。与ISO 12219-7相比,新的标准将增加更多评价模式和应用范围。如增加了驾驶模式的气味评价;试验条件不仅仅只考虑ISO 12219-1,也考虑了国内外应用较多的JAMA和PV3938等标准与原有评价方法的比对结果见“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不涉及特殊样品和样机。该标准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