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5790789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动力厂年度安全管理评审记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力厂2010年度安全管理评审报告一、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2010年我厂安全工作以强化责任落实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和停产检修期间的现场安全管理, 加大事故隐患检查和综合治理力度,有效落实各种防范措施,千人负伤率为0,实现无死亡 天,无重伤 天,有力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稳步和长足发展。主要采取措施和所完成工作:1、供水一车间等6个车间通过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车间复审验收,达到一星级标准,其中供水一车间、管道车间、电修车间达到二星级车间标准,被集团公司命名为二星级标准化车间;2、组织进行了春节节前安全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五.

2、一”节前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检查、专项隐患治理综合检查、“十.一”节前安全文明生产综合检查等安全检查,共检查整改各类隐患问题183项(个)、整改率95%;3、组织焊工、起重作业人员、锅炉工、电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147名完成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取证、复审工作;4、重新修订了动力厂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重新制定和修订动力厂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4个;5、建立健全了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6、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了厂及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7、结合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的普

3、及和厂实际,制定完善了厂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针对动力厂实际制定了20个厂应急救援母子预案;8、厂长跟车间主任签订了安全责任目标书,车间与班组员工签订了安全责任目标书,从厂到车间到员工个人签订了三级危险危害因素告知书;9、着手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建立健全了厂安全管理基础资料。二、2010 年安全管理评审检查1、对2010 年度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现在状况及达到的成效以检查表的形式进行检查如下:动力厂安全管理评审检查表项目检查内容类别事实记录结论安全管理制度1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齐全。A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齐全完善。2是否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A安全管理制度齐全完善。3是否建立安

4、全检查制度(包括日常、巡回、节假日)制度。A安全检查制度规范。4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是否齐全。A齐全完善。5是否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监控措施。A制定监控措施,实行公司厂车间三级监控。6是否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要求组织演练。A制定预案,并组织演练。安全管理组织1是否建立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A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履行职责。2是否确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A生产厂长主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是否有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B设安全环保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人。4车间、班组是否按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B车间配兼职安全员,班组配兼职安全员。5是否按要求

5、召开安委会会议、安全员例会。B按要求召开。从业人员要求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取得上岗资格。A按规定经培训取得上岗资格。2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全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A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3员工是否经“三级”安全教育,并坚持日常安全教育。A经“三级”安全教育,并坚持日常安全教育。4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告知。A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生产场地1是否有固定生产场地。A有固定生产场地。2周边防护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A周边防护距离基本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3重点要害岗位是否按规定加强管理。A重点要害岗位按规定管理,并建立登记制度。4消防通道、安全通道等符合国家标

6、准或规定。A消防通道、安全通道等基本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5现场通风、照明是否良好。B基本良好。6生产场所或岗位是否设置了危险/危害因素告知栏。B生产场所或岗位设置了危险/危害因素告知栏。安全设施1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可靠,做到“四有四必有”。A安全防护设施基本齐全、可靠。2平台、栏杆、梯等安全设施是否进行检查、维护、加固。B平台、栏杆、梯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加固。3安全标志是否齐全、醒目。B安全标志基本齐全醒目。生产装置及设施1生产工艺、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A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2主要设备完好率98%以上,全部设备完好率95%以上。A主要设备、全部设备完好率符合要求,但存

7、在设备老化。3特种设备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检测。B特种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检测。4设备附属装置、信号装置等是否齐全、可靠。B设备附属装置、信号装置等是否齐全、可靠。5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或设备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B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或设备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6工艺及供水管线安全色是否符合国家标准。B部分管线无安全色。消防与电气设施1生产场地消防和灭火设备是否符合企业设计防火规范。A生产厂区的消防和灭火设备符合规定。2消防器材是否专人管理,并设置明显防火、禁烟等布置。A消防器材实行定置、专人管理,易发生火灾场所有明显标志。3电气设备是否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8、规范。A部分电气设施老化。4是否采取防雷、静电接地等措施。B采取了防雷、静电接地等措施。劳动防护与职业卫生1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A为作业人员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志的劳动防护用品。2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B作业人员基本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是否开展尘毒岗位目标管理。3、按规定开展。4是否存在职业中毒现象。4、无职业中毒现象。安全投入1是否按规定提取安全措施费用。A1按规定提取安全措施费用。2是否落实安全措施项目计划,并有相应台帐。A2落实安全措施项目计划,但无相应台帐。隐患治理1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并查处各类隐患问题。A1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并查处各类隐患问题。2各类隐患

9、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A2各类隐患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安全标准化创建1是否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B1、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2有无创建规划,是否按计划创建。B2有创建规范,并按计划创建。3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达到了目的.B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取得了成效。注:1.类别栏“A”属否决项,“B”属非否决项。2.根据现场实际确定的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为符合安全要求。3.A项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不符合安全要求。4.对A、B项中的不合格项均应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后由安全评价机构确认,能基本达到安全要求的,也视为基本符合安全要求。5.本检查表所列检查内容中,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

10、定、规范的,用“”表示;不符合的用“”表示;有欠缺的用“”表示;不涉及的用“”表示。 安全管理评审检查表检查结果统计项目总项合格项不合格项欠缺项不涉及内容4539060结果基本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管理评审人员签字:安全环保部: 装备工程部: 武装保卫部:二、存在问题和不足通过安全管理评审检查表检查结果,目前我厂安全工作尚存在着一下问题和不足:1、安全管理制度尽管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但其符合性和有效性还需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判别,特别是安全操作规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需要结合事故教训和危险源点辨识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完善;2、事故(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后的应急演练开展的少;3、日常安全教育采取形

11、式和达到效果上还需要强化,“三违”现象客观上仍然存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4、安全防护设施尚未达到“四有四必有”的要求,安全标志(警示)欠缺,部分张贴的安全标志与现场不符,安全色部分作业现场不明显;5、绝大部分设备设施、电气设施老化、腐蚀严重;6、尘毒岗位目标管理工作滞后,部分职工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正确佩戴;7、隐患查处力度不够,个别隐患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改;8、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展缓慢。四、今后工作重点及措施1、以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为重点,加大现场综合治理力度,消除隐患问题、完善设备设施、搞好文明生产;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狠反“三违”,

12、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绩效,确保长周期的安全生产。2、以危险源点辨识工作的普及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同时强化各种防范措施的落实,减少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3、加大技术改造、安全投入力度,尽可能地消除事故隐患问题,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4、按照“四有四必有”的要求,重点抓好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善工作和安全标志(警示)的补充工作。5、严格危险作业审批制度,严格危险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现场监督监护工作,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6、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履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及时杜绝违章现象,查处隐患问题。7、严格尘毒岗位目标管理,完善通风除尘装置,不断改善作业条件,同时严格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减少和控制职业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