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578435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公布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八年级 共210题,单选题142题,多选题30题,判断题38题。一、单选题(142)1.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地方是( )A.西湖 B.周庄 C.乌镇【答案】B2.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当时最远可到达的国家是( )A.安息 B.大月氏 C.大秦【答案】C3.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古代交通工具的一句诗是(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C.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答案】B4.下列古代数学著作中,作者是祖冲之的是( )A.九章算术 B.缀术 C.数书九章【答案】B5.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在汉代已经初具发展,当时已经产生了一些对宇宙的认识学说,以下不属于其中之一

2、的是( )A.盖天说 B.浑天说 C.日心说【答案】C6.下列人物及其著作或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祖冲之圆周率 B.裴秀水经注 C.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答案】B解析: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7.最早发现并记录下流星这一天文现象的国家是( )A.中国 B.英国 C.法国【答案】A8.下列属于观测时间的仪器的是( )A.日晷 B.浑天仪 C.水运仪象台【答案】A9.我国天文历法的编订起源较早,下列朝代和历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A.西汉太初历 B.明大明历 C.元代授时历【答案】C解析:大明历是南北朝时期创制的。10.大明历的创制者是( )A.祖冲之 B.邓平 C.郭守敬【答案】A11.( )的出

3、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A.太初历 B.大明历 C.大衍历【答案】C12.“无穷变幻天外景,自古流传好神奇。日月同轴昼变暗,光摇九天宇宙新。”所描述的是哪种天象?( )A.流星雨 B.日食 C.月食【答案】B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指的是( )A.工具 B.玉石 C.国家【答案】A14.下列古代农业工具中,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A.桔槔(ji go) B.耧车 C.筒车【答案】B15.( )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A.翻车 B.耧车 C.曲辕犁【答案】C16.我国古代有四大农书,下列朝代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A.西汉氾胜之书 B.元代农政全书

4、 C.东汉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17.“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古代哪种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 B. 漏刻 C.日晷【答案】B18.候风地动仪发明于哪个朝代?( )A.东汉 B.西汉 C.东晋【答案】A19.秦代长城将战国时期哪三国修建的北方长城连在一起?( )A.燕、赵、秦 B.齐、燕、秦 C.齐、赵、燕【答案】A20.我国历史上修筑长城里程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秦代 B.汉代 C.明代【答案】B21.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 )A.嘉峪关 B.山海关 C.雁门关【答案】B22.在可识汉字中,最古老的华夏文字是( )

5、A.篆书 B.钟鼎文 C.甲骨文【答案】C23.殷墟遗址是哪一朝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A.夏代 B. 商代 C.周代【答案】B24.后母戊鼎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A.夏 B.商 C.周【答案】B25.我国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答案】C26.宋朝第一个大力写慢词的词人是( )A.柳永 B.欧阳修 C.李清照【答案】A2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体”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借代【答案】C28.下列哪个菜系自古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A.粤菜 B.滇菜 C.川菜【答案】C2

6、9.下列哪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 )A燕歌行 B.长歌行 C.琵琶行【答案】A3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中的“扬子江”是( )流经我国江苏镇江和扬州一带的古称。A.长江 B.珠江 C.黄河【答案】A31.下列不是词牌名的是( )A.兰陵王 B.一剪梅 C.长歌行【答案】C32.“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中“潇湘”指的是今( )A.江南一带 B.海南一带 C.湖南一带【答案】C3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所写的人物是( )A.刘备 B.周瑜 C.诸葛亮【答案】C34.下列是唐末五代以来的花间词代表人物的是( )A.李

7、贺 B.温庭筠 C.李商隐【答案】B35.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是( )A.李商隐 B.李贺 C.白居易【答案】B36.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答案】C37.古人交际很讲究礼节,称李白为“李太白”是礼貌、尊敬之意。请问,“太白”是李白的( ) A.字 B.号 C.书斋名 【答案】A38.“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 )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答案】C39.“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

8、竿斜。”这首诗描写的是( ) A.花 B.风 C.竹【答案】B4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临近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答案】B41.下列古诗表述的节令依次是(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元宵节 清明节 B.春节 清明节 C.春节 重阳节【答案】C42.明清时期有一种用蒸馏方法得到的“花露”,也称“香露”,请问它的功用是什么?( )A.防止蚊虫叮咬 B.解暑饮料 C.衣物熏香剂【答案】B43.“总为浮云能蔽日”的下一句是( )A.烟波江上使人愁 B.自缘身在最高层 C.长安不见使人愁【答案】C

9、44.“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里的“公主”指的是( )A.汉武帝时的解忧公主 B.汉武帝时的细君公主 C.唐太宗时的文成公主【答案】B45.中国古代汉族女子的成年礼被称为( )A.笄礼 B.妆礼 C.束发礼【答案】A46.中国古代女子一般到( )岁被视为成年。A.15 B.16 C.18【答案】A47.按照最初的儒家传统,孝子在父母死后应该在墓地守护( )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等。A.五 B.三 C.一【答案】B48.现在,人们用( )来表示对某人非常崇拜。A.拱手作揖 B.顶礼膜拜 C.摧眉折腰【答案】B49.我国古代养生学奠基之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导引图 C.黄帝

10、内经【答案】C50.下列古代体育锻炼不是导引养生术代表的是( )A.五禽戏 B.蹴鞠 C.八段锦【答案】B51.窑洞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一种民居建筑?( )A.西北黄土高原 B.西南云贵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A52.最早关于八段锦的记录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答案】C53.云南解放日是( ) A.1945年2月24日 B.1949年2月24日 C.1950年2月24日 【答案】C54.“爨宝子碑”现存放于( ) A.曲靖 B.大理 C.楚雄【答案】A55.“爨龙颜碑”现存放于( ) A.宜良县 B.陆良县 C.彝良县【答案】B56.下列词句与作者对应不准确的一项是( )A

11、.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周邦彦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C.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答案】A解析:A项出自柳永的八声甘州。57.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宋代广为流传,下列名字或者别称哪一项与柳永无关( )A.柳屯田 B.柳柳州 C.柳三变 D.柳七【答案】B解析:柳柳州指的是柳宗元。5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红衰翠减”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拟物【答案】C解析:红衰翠减:指的是花叶凋零,这是用“红”代指花朵,用“翠”代指绿叶。59.柳永八声甘州中“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化用了之宣城郡出新林浦

12、向板桥中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和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请问,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分别是( )A.谢灵运 温庭筠 B.谢朓 李煜 C.谢朓 温庭筠 D.谢灵运 李煜【答案】C60.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引用了古代三个词人的词句阐述了做学问的三个境界,其中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请问,这一词句出自哪里?( )A.苏轼浣溪沙 B.晏殊蝶恋花 C.李煜虞美人 D.韦庄菩萨蛮【答案】B61.李清照的词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这里,“锦书”是书信的美称,请问它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窦滔 B.苏滔 C.王滔 D.薛滔 【答案】A解析:典故来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指妻子给丈夫或女子给情人的书信。62.李清照词中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牌名是( )A.如梦令 B.醉花阴 C.声声慢 D.一剪梅【答案】D63.“山色有无中”一句在古诗词中被多次使用,下列哪部作品中没有使用这句?( )A.王维汉江临泛 B.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C.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D.陆游诉衷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