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25780271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以及微观经济政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从而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状态 市场失灵的表现 垄断 外部性 公共物品 不完全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收入分配不公 通货膨胀与失业等 Date1 第一节 垄断 垄断 一家或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某产品 的全部或部分供给 垄断造成效率损失 寻租理论 对垄断的规制 政府管制 放松管制 建立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Date2 垄断与低效率 Pm Pc QmQc MC AC 经济租 MR D Q P a Date3 我国公用事业取消垄断势在必行 消费者对一些垄断性公用事业的价格和服务批评 民航 电信 铁路等 等开始改革 对这些领域的改革 首先 要实

2、行政企分开 其次 要打破 一花独放 的垄断局面 从世界发展潮流看 垄断性公用事业走向 分治 走 向多家经营 走向对民间投资开放是大势所趋 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实 行竞争的领域如铁路 电力 电信等 多家竞争的局面早已形成 因此 降低市场准入程度 以竞争促发展 以竞争改善产品和服务 提高效 率是各产业的必然选择 第三 由于垄断性行业特别是公用事业的特殊 性 还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包括政企之间 企业之间 产业与公 众之间的关系 既要保证企业的商业利益又不损害公众利益 既要取得 行业的经济效益又不损害社会效益 是公用事业企业改革的一大难点 因此 在体制设计 盈利目标安排上 对此要有周全的考虑 同时

3、要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 以及行之有效的听证会制度 对企业的 成本 营销 价格进行有力的监控 Date4 我国电信改革大事记 1988年 中国国家体改委提出中国电信改革方案 准备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1993年 经国务院批准 原邮电部向社会开放部分电信业务 包括无线寻呼 等9种 而基本电信业务 电话业务尚未开放 1994年7月 中国联通公司成立 1998年3月31日 信息产业部成立 成立4年的中国联通公司虽然在寻呼 移 动通讯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 但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双寡头竞争所需的10 的 市场份额 1999年2月11日 在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通过了宽带IP网项目 3天后 中国 电信改革方案通过

4、 1999年3月1日 中国信息产业部对现行邮电资费进行调整 1999年4月 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4月27日 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 电信 中国联通进行IP网络电话业务试验 2000年6月 中国联通在纽约 香港成功上市 筹集资金56 5亿美元 2000年12月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电信运 营企业 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国务院批准再次对电信资费进行结 构性调整 Date5 寻租理论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和维护垄断地位享有 垄断的利益而付出的代价 如向政府官 员行贿 雇佣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 垄断是一种 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往往大于传统垄断 理论中的 纯损

5、 三角形 Date6 寻租带来的损失 就单个寻租者而言 他愿意花费在寻租 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 他带来的好处 因此 单个寻租者的寻 租代价要小于或者等于垄断利润或垄断 租金 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争夺垄断地 位的竞争非常激烈 寻租代价常常要接 近甚至等于全部的垄断利润 这意味着 寻租损失也往往大于传统垄断理论中的 纯损 三角形 Date7 寻租带来的更多的损失 在寻租市场上 寻租者往往不只一个 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等于所有 单个寻租者寻租活动的代价的总和 而 且 这个总和还将随着寻租市场竞争程 度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增大 显而易见 整个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 统垄断理论中的

6、 纯损 三角形 Date8 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政府的价格管制 Date9 对垄断的管制 递增成本 如果政府的目标是提高效率 则应当将 价格定在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 从而 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但垄断厂商仍然可 以得到一部分经济利润 如果制定一个 零经济利润的价格 边际成本会大于价 格 导致价格太低 产量太高 偏离了 帕累托最优 Date10 对垄断的管制 递减成本 如果政府管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则达 到帕累托效率 但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 小于平均成本 从而出现亏损 需要政 府补贴垄断厂商 如果制定零经济利润 的价格即P AC 该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 Date11 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 1890 克莱顿

7、法 1914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1914 罗宾逊 帕特曼法 1936 惠特 李法 1938 塞勒 凯弗维尔法 1950 反垄断法 中国 2007 Date12 第二节 外部性 外部性 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 上其它人的福利产生的影响 负外部性 环境污染 乱扔烟头和香蕉皮等 正外部性 蜜蜂采蜜 漂亮和打扮等 对外部性的矫正 1 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 2 税收和津贴 3 界定产权 4 企业合并 v科斯定理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或很小 可忽略 只要产权界定清楚 就能克服外部性 实现 帕累托最优 Date13 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灵 外部影响的存在是资源配置失灵 存在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8、外部经济 Vp Cp Vs 外部不经济 Cp Vp Cs Date14 外部经济 某个人 生产者或消费者 的一项经济 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 但 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 此时 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 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这种性质 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 外部经济 Date15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 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 便产生了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ate16 第三节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如国防 公共教育 气象预报 警察 节日烟 火 公共道路 公共走廊 公园 灯塔 路灯 无线电频道等 公共选择 社会对

9、公共物品的供给作出决策 公共选择的方式 公民投票 代议制 集权决 策等 阿罗不可能定理 社会往往不可能形成某种一 致的选择 或对事物进行一致的优劣排序 Date17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数量随人们对它的消费增加 而减少的物品 竞争性 排他性 公共物品 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 包括纯公共物品和非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与政府提供的物品的区别 Date18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私人物品最优数量决定 每个消费者的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ate19 公共物品数量最优 边际的社会 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公共物品的供求曲线相交所决定的均衡 数量就是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Date20 市场失灵

10、 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讨论无意义 公共 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假的 消费者无法 也不想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 好程度 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低于最优数 量 Date21 公共选择理论 集体选择的规则 一致同意原则 多数 原则 加权原则 否决原则 最优的集体选择原则 成本模型 概率 模型 政府官员制度效率低下的原因 缺乏竞 争 机构庞大 成本昂贵 解决的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 分散权利 私人部门承包 公私部门间展开竞争 Date22 集体选择的含义 所谓集体选择 就是所有的参加者依据 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 动方案的过程 Date23 最优的集体选择规则 确定最优的集体选择规则的两个主

11、要理 论模型是成本模型和概率模型 Date24 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 第一 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原因 这些原因有缺乏竞争 机构庞大 成本昂贵等 第二 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方法 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引入 竞争机制 具体做法包括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 化 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公共 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 加强地方政府 之间的竞争等 Date25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信息 对接受者有价值的东西 不完全信息 一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 即由于认识能力 的限制 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 要发生的任何事情 二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 即获取信息 是要支付

12、成本的 如果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 人们就会放弃 信息的搜集和拥有 信息不对称 交易双方对信息的占有量是不相同的 通常 人们对自身相关信息的占有量多于他人 这样在交易过程中 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会处于劣势 比如 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某项保险业务的风险 贷款 人比银行更清楚自己的偿还能力 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比普 通散户更清楚公司的赢利状况 经理比董事们更清楚自己的 努力程度 Date26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 v逆向选择 发生在交易之前 是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 不利后果的交易对象 往往最积极寻找交易并有可能 被选中 它会导致一些市场的消失 以致市场经济不 再充分有效 v道

13、德风险 是一种事后行为 指交易达成后 交易的 一方 通常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倾向于从事交易 另一方并不希望发生的高风险活动 从而可能给交 易的另一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解决办法 机制设计 最优激励合同 效率工资 团队理论等 参考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 海三联书店 1997年 Date27 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研究信息经济学 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阿克劳夫 斯彭斯 斯蒂格 利茨 阿克劳夫是最早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学者之一 旧 车市场 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 1970年 斯彭斯提出了拥有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应该并且 能够做的事情 斯蒂格利茨则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 场参与者出发 研究了

14、这一类群体的对策 案例 假货为什么能横行 保险条款为什么复杂 上市公司信息为什么必须强制公布 Date28 信息与商品市场 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 他 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随价格的下降而减 少 当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 他们对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 减少 这时 就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逆向选择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失灵 Date29 信息与保险市场 在信息不完全的时候 投保人的 败德 行为或保险公司所面临的 道德危险 会 进一步造成市场机制的困难 Date30 信息与劳动市场 1 工资水平与平均效率的同方向关系 在招聘者所出的工资水平与应聘者的平均 效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15、 平均 效率随着工资水平的下降而下降 反之亦然 2 工资效率 工资效率即每单位工资水平上的效率 招聘者在招聘时要考虑的就是他在所支 付的每单位工资上能够得到的效率 即 工资 效率 Date31 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 委托 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引起的委托 代理问 题 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结果 Date32 解决委托 代理问题的方法 木马计 木马计 就是委托人把自己的利益 植入 到代 理人的利益之中 或者 搭载 到代理人的利益 之上 这样 当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 动时 他同时也就是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了 木马计 的两个例子 针对股东 经理方面的委托 代理问题

16、 采 用股票期权计划 针对雇主 雇员方面的委托 代理问题 采 用工资报酬计划 Date33 信誉和信息调控 1 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带来的一些问题 2 信誉 通过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的另外一 个方法是建立 信誉 信誉在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上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 就是 区分市场 信誉会提高企业诚信的收益和欺骗的成本 3 政府在信息方面的调控 市场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 在 这种情况下 政府就有必要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 信息调控的目 的主要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市场信息 即增加市场的 透明度 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Date34 思考题 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为什么有垄断 如何反垄断 公共产品就得由政府提供吗 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信息不对称及可能产生的问题 Date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