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5774808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计划总结之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 什么是写作,对小学生而言,无非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看”和“听”是“想”的基础,所谓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地看和有效的听,当然,通过“看”所获得的信息量要远远高于通过“听”获得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来的东西最终还要通过“看”来验证。但是现在的学生,在习作时,对观察的作用却不甚重视。我的这个结论源于一节语文课。一天,我和学生一同学习司马迁发愤写一课。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最终写成史记的三大原因。课文分三层讲述,第一个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塑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从小看着

2、黄河波涛滚滚,呼啸而去,听着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故事,常常心潮澎湃,激动异常。第二个原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使司马迁从小耳濡目染。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博览群书,游历考察,积累文献资料和事实资料。为了让学生对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有深刻的体验,我想通过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促使他们加深理解。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写作前,一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有的说:“我先上电脑,查一些相关的资料。”有的说:“我找一些相关的文章读读,吸收一些别人的精华。”有的说:“我还会认真构思,并且列一个提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一位同学讲到写作前开展有效的观察或从生活中寻找

3、素材。我觉得很是失望,也觉得问题的严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获取信息的渠道确实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媒体、网络、图书馆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这些间接的知识只能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但决不能取代自己直接的经历、感知、观察和体验。尤其是学生的习作,绝对不能脱离他们多彩的生活和亲身的实践,但上述孩子们的回答却表现出他们对写作“源头活水”的冷漠和麻木。我急了,发问道:“同学们,难道你们的作文就单单靠上电脑,查资料,然后关在家里苦思冥想就可以写好的吗?”我想启发学生们能够说出要“观察自然,走进生活,经历体验”诸如此类的写作心得,但学生还是没有接茬的。我继续引导:“古人在谈论写作时,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叫读

4、万卷书”,这时,许多学生接嘴到:“行万里路”我说:“对呀,要写好作为,不亲自实践,不实地观察怎么行呢。否则,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时,我觉得时机成熟,就让学生重读课文中的第三大原因,体会一下促使司马迁写成史记的重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此时学生才刚刚注意到两组重点的词,一组是“努力读书,充实知识”;另一组是“四处游历,积累资料”。为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在启发引导方面花了很多的力气。我在备课时,是根本没有想到学生将写作的“源头活水”淡漠到这样的程度,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不仅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有了深切的体会,而且对以往不良的写作习惯予以纠正,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流程进行了反思,在写作思想上“拨乱反正,返朴归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