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5763143 上传时间:2020-03-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二课件:专题3 六国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论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课后悦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宪问 译文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德行 今天的人 学习是为了装 饰自己给别人看 领悟 为充实自己而学 不过求独善其身 为使别人知道而学 很容易徒有虚 名 甚至于误人子弟 祸害社会 2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 孔子说 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低俗 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 才能成为君子 领悟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既要有文化修养 又不要迷失了本性 只有这样 才 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导入阅读 台 城 韦 庄

2、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赏读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 渲染 氛围 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 台城早已破败 三 四句写风景依旧 人 世沧桑 触景生情 借景寄慨 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 情绪无限 感伤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一 相关链接 1 走近作者 苏洵 1009 1066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人 号老 泉 其家有老人泉 梅尧臣曾为之作诗 故自号 北 宋散文家 年27始发奋读书 嘉祐元年 1056 携二 子 轼 辙至京师 轼 辙于嘉祐二年 1057 三月仁宗殿试 同科进士及第 翰 林学士欧阳修得苏洵文20篇 荐于宰相韩琦 授秘书省校书郎 苏洵

3、为文语 言明畅 笔力雄健 后人因其子轼 辙均以文学闻名 故称他为 老苏 并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 三苏 列入 唐宋八大家 其著作有 嘉祐 集 本文选自 嘉祐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 背景解读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 辽大军压境 直逼澶州城下 今河南濮阳 威胁 汴京开封 于是 宋与辽签订了 澶渊之盟 宋每年要送给辽大量的钱 物 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屈辱的盟约之中付诸东流 苏洵反对这种屈辱 的求和 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贿赂秦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 故以 六国 论 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 希望北宋统治者能改弦更张 勿重蹈覆辙 3 古代文化知识 1 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 号老泉 字明允 和他

4、的儿子苏轼 苏辙 宋仁宗 嘉定初年 苏洵和苏轼 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 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 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 一时 学者竞相仿效 宋人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 才识 记载 苏氏文章擅天 下 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 轼为大苏 辙为小也 三苏 的称 号即由此而来 2 论 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分为两种 政论 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史论 通过评论历史 总结历史教训 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答案 1 暴 同 曝 显露在外面 冒着 2 厌 同 餍 满足 3 当 同 倘 如果 4 无 同 毋 不要 答案 1 代词 有的 有的人 副词 有时 副词 或许

5、2 名词 起 初 副词 才 3 名词 兵器 武器 名词 战争 名词 军队 答案 4 形容词 旧 连词 因此 所以 5 适合 得当能够 动词 得到 获得 6 动词 丧失 丢失 动词 灭亡 答案 7 介词 用 介词 因为 介词 把 连词 表顺承 副词 才 8 动词 作为 成为 介词 被 动词 治理 答案 9 动词 结交 亲附 介词 和 同 连词 和 同 10 介词 和 同 介词 向介词 比 答案 1 不锋利 2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 引出下文的结果 3 那实际情况 答案 4 祖辈与父辈 5 智谋和力量 6 不派遣刺客去行刺秦王 7 旧事 成例 答案 1 名词用作动词 坚守大义 2 使动用法 使

6、退却 3 形容词用作 动词 招致 4 时间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 5 名词用作动词 礼遇 6 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持完整 7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答案 1 介词结构 于秦 作动词 战 的状语 介词结构 于秦 作形容 词 弱 的状语 大 应为 天下 的定语 借助于助词 之 后置 2 省略介词 省略宾语 答案 3 非 表示否定判断 也 表判断 4 诛 被杀害 这是没有任何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但在语意上表被动 为 所 表被动 6 名句默写 1 苏洵 六国论 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 提出 六国破灭 的精辟论点 2 文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3 文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齐人未尝

7、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4 课文结尾指出 明确体 现文章借古讽今 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答案 1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 以 有尺寸之地 3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7 翻译句子 1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译文 2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译文 答案 1 等到燕太子丹用 派 荆轲 刺秦王 作为 对付秦国的 策略 才招 致祸患 2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 败了两次 胜了三次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 一 整体把握 二 文本研读 阅读全文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应考点 分析段落作用 第一 二

8、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 六国破灭 非兵不 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第一个分论点是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第二个分论点是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作者开门 见山 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 不仅紧扣题目 明确了论题 而且便于 后文驰骋文墨 自由论证 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 统摄全篇的主导作 用 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 第一个分论点 反 第二个分论点 两方 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 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 在逻辑上站稳了脚 总之 一 二段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总领全文 引发下文的议论 2 对应考点 对比阅读 比较第四段中燕 赵两国处境及应对之策

9、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 参考答案 燕 赵两国的相同点 形势环境相同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燕 赵两国的不同点 对 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国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国因李牧 被谗言所害自毁 可惜它使用武力没有坚持到最后 参考答案 本文主要运用了三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 如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 这样举出具体史实 充分论证 了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的道理 从而论证了 不赂者以赂者丧 这一分论点 用铁的事实说话 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引证法 如 古人云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作者用这一形象的比 喻 雄辩地证明了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

10、也 这一分论点 对比法 作者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北宋与契丹 西夏的关系作对比 从实力的强弱 地盘 的大小 胜负的趋势等几个方面作对比 说明宋王朝如果因赂敌而亡国 实在是最 愚蠢的做法 这样对比 效果非常鲜明 3 对应考点 分析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4 对应考点 分析写作技巧 作者为何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了 对比 参考答案 作者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了对比 六国力量虽然比秦 国弱小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而北宋现在一统天下 以天 下之大 说明力量强大 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 借六国赂秦来批评北宋 王朝赂契丹 西夏的苟安政策 作者语重心长地警告北宋王朝 切勿

11、重 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这就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篇末点题 犹如画龙点睛 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给这篇文章赋予了强烈的战斗力量和现实意义 三 探究争鸣 六国破灭 真的就是如苏洵所说的全是 弊在赂秦 吗 思路提示一 苏洵的 六国论 目的在于借此讽喻北宋王朝对于契丹 西夏统治 者的入侵不奋起反抗 一味贿赂妥协 偷生苟安的外交政策 论史是为了刺时 谈 古是为了讽今 作者这种反对以赂求安 主张以战求安的思想 在当时是有进步意 义的 对我们今天无疑也是可供借鉴的 思路提示二 苏洵认为韩 魏 楚亡国的原因为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历 史上真的如此吗 韩 魏与赵本为一家 晋顷公失政 最终分裂为魏 韩 赵三国 三国互

12、相攻伐 国势日衰 被齐国坐收渔翁之利 奇袭魏国 而此时 秦国落井下石 魏军战败 韩国亦无力抗秦 可见魏 韩之亡源于诸侯间的相互攻伐 而被秦国所 乘 而楚国与秦国同为大国 但秦国因商鞅主持变法得以昌盛 楚国却近小人而远 贤臣 思路提示三 苏洵认为齐 燕 赵亡国 原因是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 独完 而历史并不完全如此 至于苏洵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的理论 简直可笑至极 至于赵国 正如苏洵所说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错用主将而致国 亡 对于身处北宋的苏洵 也许这些见解对他过于苛刻 毕竟 他只想借此劝诫当 时的统治者 但在今天 我们再读这类文章时应抱有怀疑的态度 正所谓 尽信书 不如无书

13、四 主旨归纳 历史是一面明亮的镜子 照出丑陋才能有挽救危机的希望 面对积贫积弱 的北宋 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 大器晚成的苏洵忧心忡忡 他借古讽今 借 史抒怀 用读书人的良知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兴亡的极大关注 请你谈谈苏 洵的关注重点是什么 答案 本文论述 战国七雄 中 除秦以外的齐 楚 燕 赵 韩 魏六 国相继灭亡的原因 赂秦 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 作者借题发挥 以古讽今 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政策 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 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 一 技法归纳 1 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从而证明所 要论证的观点 本文多处使用正反对比论

14、证 如 得 与 失 有限 与 无厌 赂秦 与 并力西向 的对比等 通过对比 突出地表现了 弊在赂秦 这一中心 论点的深刻性 使得观点鲜明 论证有力 2 注意气势的营造 追求一气呵成 前后呼应的浑然一体的气势 如文章开头 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 容不得旁人反驳 第二段 设问呈疑 代读 者提出疑问 接着径自做出回答 对论点做了补充 从而把论述向前推进一步 3 形象描述 如写先人创业的艰难过程 用 暴霜露 斩荆棘 写基业得来不易 以有尺寸之 地 运用夸张的手法 极言其所得甚微 对于 割城 赂秦 的具体方式 用 今日 明日 夸张地说明了 赂秦 的频繁 用 五城 十城 以层 递的方式揭示了 赂秦 的力度越来

15、越大 而 赂秦 换来的只是 一夕安寝 实在是损失巨大 收效甚微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描述 形象 4 注意语言的锤炼 如写假如六国并力西向 秦人势必陷于困境 用了 食之不得下咽 表现出秦人 极端紧张的心态 含蓄生动 还带点幽默的味道 再如 封天下之谋臣 与 礼天 下之奇才 是对偶 又是 互文 本意是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天下之奇 才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天下之谋臣 作者两边各举一例 封则举 谋臣 礼则举 奇才 使得文章语言高度凝练 二 微型写作 古人云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苏洵引用此句 运用 比喻论证方法 把六国用土地贿赂秦国的事实和导致灭亡的道理形象

16、地表 达了出来 请你也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简单论证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道理 不少于200字 写作示例 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 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 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 整个身体才会健康 生命才会存在 一个人 比之社会是小的 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 个人力量是小的 但 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 广大的工人 农民 战士 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 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 但 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 正如无数无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 空 没有它们 夜空将是何等暗淡 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的一颗无名小星 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 而不愿奉献光热 我们伟大 的祖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 三 素材积累 素材1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适用话题 换个角度思维 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 全力以赴 方 能无往不胜 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 素材2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 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适用话题 善始还要善终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素材3 三字经 里有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